第28章 家塾(2 / 3)
许多,只要吃得饱饭,就可以满足最初打磨筋骨所需要的营养。
这样一个贵族寒门阶级分明的时代,普通百姓想要出人头地,练武显然比学文靠谱得多。村子里教书先生的作用,不过是使村民识得一些基础文字,最起码不要被人骗的稀里糊涂在卖身契签了自己名字。
在这个年代,书籍,是十分贵重的资源,他们大部分掌握在贵族手中,作为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代代流传。
尤其这年代纸的存在刚刚被发明出来不久,多是贵族用于制作请柬,书信传情,甚至赠送贵客的奢侈品,并不能广泛运用于书籍。
因而即使是作为顶级门阀存在的任家,用纸制作的书籍也只存在任天泽的书房里,家塾里虽然四千多本百家经典搜集完全,但全部都是竹简刻制,十分难以携带。
任家家塾里的书籍,一样都是一卷卷竹简。
塾师听了星河回话,见他好歹认错态度端正,脸色略缓,但还是给出后续处罚。
“若你所说为真,这一卷《荀子?君子》里面的字你当已然认全,下午放学前背熟,放学前我要检查。”
这薄薄一册书卷仅有不足千字,即便不是过目不忘,这处罚也不算为难,星河自然无有不应。
接过书卷,又按照塾师安排落座,星河展开竹简,在心底将竹简上一行行小篆默念,等最后一个字念完,听到女声提示:【您已学会《荀子?君子》】,直感幸运。
万幸他带着剑三系统做外挂。
没有作业压力,星河转而不着痕迹的观察课堂里的学生。
这些人都是他日后同窗。
因大家所学都是诸子百家四千经典著作,只是深浅程度不同,有的如星河一般初来乍到,字也认不太全,自然学字数较少,内容直白的。
而有的如任星云一般,在家塾已入读数年,且自身也下过一番苦功,四千经典学的滚瓜烂熟,若不是资质所限,没能突破丹田,早该入白鹿山进学。
因这个世界还是百家争鸣时代,并没有经历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洗礼,学堂中反而没有如星河想象一般挂孔子画像,只有三十多张案几整齐排列,每一张案几后面都坐着两个人。最前面一张长几自然是塾师所在,上面竹简磊的整齐,宛如一座小山。
只说这三十多张案几,最靠近讲师的第一排只有两张案几并列,其中一个是刚到的星河,另一个却是面色阴沉的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