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七章 万人敌(2 / 5)
敌军就会警觉起来,会加快速度派人保护第二个第三个,甚至后面的那些据。
他们不像无头苍蝇一般的友军,他们的目的地非常明确,而且极有可能在第一时间就派出大量斥候,一旦发现他们的踪迹,想要再对据下手,就会变得很困难了。
杨可世和刘光世确实占据了速度上的优势,在路程上也领先了一天,但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去搜索据,还要来回传递情报,集结军队去摧毁据。
所以在第一个据伏击敌军,才能对敌军造成最大的杀伤,而且还能够重挫他们的士气,即便他们接下来能够顺利抵达第二个据,得到补给,那股士气已经被挫败。
争论最终陷入了僵局,因为无论是杨可世还是刘光世,都有着不可辨驳的理由。
杨可世是老将,他知道这种分歧会给军队带来何等样的内部变化,再者,刘光世的选择显然更加符合军士们的需求,一旦决策上的分歧传到军士耳中,很容易会引发哗变。
如果他们跟先前那样,知晓求生无望,或许会视死如归,团结一致,可如今他们知道自己还有活路,而活路就在战略的选择上,他们又该是何等的反应?
基于这样的考量,杨可世最终选择了妥协。
重骑兵是突袭的主力,也只有重骑兵能够对这些敌人造成大伤亡,而刘光世的轻骑,并没有必要去赴死。
既然有了分歧,那么就各走各路,让刘光世率领他的轻骑去搜索和捣毁据,而他的重骑,仍旧在第一据伏击敌军。
这应该是最好的选择。
如此一来,杨可世能够按照原先的战略,阻击敌人,也能够拖延敌人的速度,为刘光世争取时间,或许刘光世还能够多捣毁几个据。
在这茫茫大漠之中,每一个补给据都关系到金帐汗国大军的存亡,能够为刘光世的军士争取生机,能够为他们争取战胜敌人的机会,又能够完成自己的使命,杨可世又何乐而不为?
杨可世或许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因为早在接受这个秘密任务之时,他就已经想得足够透彻,但麾下的军士并不是每个人都视死如归。
刘光世的人能够活下去,为何白梃兵就不能?
所以在杨可世和刘光世商议停当之后,刘光世便带着轻骑离开了据,名义仍旧是到侧翼去设伏,协助杨可世突袭敌军,但事实上,他们已经连夜将一个个队发散出去,开始寻找敌人的第二个补给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