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销魂的朝议(2 / 5)
出缺,已足以令无数人眼冒绿光了!但是皇上紧接着又将老太尉与王相联袂举荐你的奏章公然抛出,陡然峰回路转。让人怎生理解才好?”
杨致笑道:“你不是已经说了,那小子就是有意把水搅浑吗?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正因为相互矛盾,才更容易分而治之。与群臣达成妥协。反正靶子由我当,黑锅由我背,他用怕什么?”
徐文瀚喝了口茶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今日我去上朝时,宫门外已经早早聚集了大批同僚。三五成群的扎堆议论纷纷。我平时虽与众臣甚少往来,但见面起码还能打个招呼。今日托您这位义弟的福。我走到哪儿,哪儿就一齐住口没了声响,看我的眼光十分怪异。毋庸多言,他们把你出的那几个馊主意,也算了一份在我头上。”
杨致笑而不语:这就是传说中的躺着也中枪了。
“皇上临朝,众臣朝拜之后,皇上开门见山的摆出了今日朝议三事。事先声明,今日事须今日毕,一事一议,直至三事议决。众臣尽皆盼望看到将会是何结果,自然均无异议。”
“皇上不慌不忙,甚显从容。先为老太尉与王相赐座,又命内侍奉以茶水糕点从旁伺候,然后才令传旨内侍当庭宣读你的筹银奏章。两位柱石老臣德高望重,享有那等恩遇原本无可厚非。但皇上这番做派,我当时就隐隐感觉有点不对头。奏章宣读完后,皇上问道:众卿有何高见?尽可畅所欲言。”
“先帝在朝时国用更紧,都不敢明目张胆的举债告贷,而是倚靠诸般利益交换,压榨关陇豪族、扶植秦氏为新兴财阀、后期则是重用你为之敛财。先帝威权极重,且未摆上台面,是以群臣没有理由上奏谏言攻讦。而你的筹银之策,显然有悖量入为出的常理大道。一经抛出,怎不令人群起而攻之?”
“欺软怕硬,向来是人之天性。先帝一朝,大权独揽,乾纲独断,御史言官大多数时候只是摆设,少有作为。新皇初立,威权未显,理政相对较为温和。御史言官早已蠢蠢欲动,自是一马当先的跳了出来。因为自认理由充分且冠冕堂皇,有人率先示范,便有人紧跟其后。诸多文臣无论派系,一致反对。言辞过激者,连你奸佞媚君、祸国殃民、当诛九族的话都说出来了。金殿之上,顿时闹哄哄的犹如集市。”
杨致听得饶有兴味,插言道:“皇帝急于筹银,是为赏抚恩恤殉国将士,应对南楚战事,又打着爱惜民力的旗号,想必一众武臣都是只作壁上观了?”
徐文瀚点头道:“确是如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