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升帐(2 / 3)
中不少富户往大夏腹地迁撤。
听闻夏帝诏令杨致挂帅统军之后,原本想走的人竟然大多又决定不走了。杨致威名赫赫,又因为死难将士捐纳二百六十五万巨银而得夏帝明旨表彰。甚至传得神乎其神的是,他是因此而至“散尽家财”,只得举家迁回信阳老家居住。这位侯爷等于是自个儿带了银子来玩命,能不卖力吗?
尽管如此,襄阳诸将还是很难高兴得起来。
杨致吊唁杨耀、捐纳巨银,确实博得了襄阳边军将士的好感。但此人血战大漠已是八年之前的事了。此后再未任过军职,谈不上有什么统军作战的经验。俗话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此人点选了五名将领一同前来上任,焉知不是为了削夺襄阳诸将的指挥权取而代之?败军之将难以言勇。败战之师士气低迷不振,连接风宴上的气氛都是无比沉闷。杨致也只是神色淡然的与诸将照面认了个脸,既无豪言壮语。更无一字抚慰。
次日一早,奉旨暂代杨耀的于化龙循例向杨致交割职事。随后请示道:“大帅。不知对新的帅旗可有属意的文字图形?末将尽快命军中书吏与军匠绘制织造。”
“老杨帅的帅旗安在?”
“……军械库中应该还留存些许。”
“那就不必麻烦了。一笔写不出两个杨字,就用老杨帅先前的帅旗好了。”
都说新人新气象。杨耀战死,杨致履新,居然连帅旗都打算用现成的,大多数人嘴上不说,心里却难免觉得有些不吉利。
“大帅,这……这恐怕不太好吧?命军匠赶制只需一两日功夫便好,也花不了几个银子。”
杨致是真不在乎:“老于,不就是一面亮明字号的帅旗么?何必那么费事?我看就挺好。如今已是无人不知此杨非彼杨,老杨帅英灵不远,定会护佑我军捷报频传。”
令襄阳诸将颇为困惑、亦感无语的是,除了帅旗是用现成的,此后接连几日杨致别无举措。既不升帐议事,又不召见任何一位旧将,也无须旁人引领,只是与带来上任的几位将领分头在各处军营转悠。
四日之后的六月初二日,杨致颁下到任以来的第一道帅令:六月初四日全军公祭老帅杨耀以及所有死难将士,尔后升帐议事。除平南大将军叶闯所部,其余实领一万兵马以上的将佐,尽皆不得缺席。
到了此时,有心人对杨致极为务实的行事风格已然稍有领略。沿用现成的帅旗并非只为图个方便省事,公祭杨耀与所有死难将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