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席卷(2 / 3)
大量明朝将官投降鞑子,加入了汉军旗。鞑子撤出关外以后,朝廷无可用之兵,亦无可用之将,故而周遇吉便被破格提拔,升任代州总兵。
代州在山西。这里本是山西总兵王朴的地盘--从军事实力上来说就可以看出,王朴坐拥数万雄兵,而周遇吉手下只有数千老弱而已。来到代州之后,周遇吉尽忠职守,勤于练兵,麾下的人马和资源虽然不多,他却先从淘汰老弱打造武器开始下手。然后招募精壮,加强训练,把自己麾下的数千人马训练得颇为精良。
代州连日几战,周遇吉固然因为缺粮而无法持久。却也大挫了顺军的气势,他对自己部下的作战能力感到非常的满意。
也难怪在历史上的甲申国变之年,当明军一触即溃望风而降的时刻,周遇吉特立独行的举动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历史上均产生了深远影响。李自成因此一度准备撤回陕西。农民军攻入北京之后,士卒们还在说:“如果每一镇的主将都象周总兵那样,我们如何能够到达这里?”弘光帝在南京即位之后,追封周遇吉为太保,谥号忠武,列祀旌忠祠。
现在还没等到崇祯十七年。李自成便挥师进逼北京,不得不承认还是团山军异军突起以后带来的巨大变故。
原本建奴入寇大明只是为了劫掠财帛女子而已,可是在崇祯五年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当时黄台吉的满汉八旗虽然被张力的团山军屡屡击败,可是鞑子却招降了洪承畴和祖大寿,以及大量的明军以充实汉八旗。
宣府大同山西乃至整个大明北方,基本没有什么可战之兵,形势远比崇祯末年更为恶劣。
所以,风云际会之下,李自成的农民军提前数年壮大了起来。
在明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人,卢象升算一个,周遇吉也绝对算一个。
眼下敌人进攻宁武关的情势,他看得清清楚楚--顺军的总数高达五十万,虽然以流贼一贯的尿性,恐怕一大半都是些“农民”军,但这次却实实在在的有好几万的老营悍匪。更为要命的是,大明各地的守军摇身一变,也成为了大顺军的一员。这些人马都是有战斗力的,不比普通百姓。
大顺军虽然不劫掠贫苦百姓,却对中产阶级以上的人大肆杀戮,短短时间里也累积起了巨额的财富和粮草,不管从什么方面的条件来看,宁武关的周遇吉和他麾下的五千人马,都是处于绝对的劣势。
这些周遇吉又何尝不知?可是他没有退缩。
周遇吉命令士兵们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