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出击(2 / 3)
在历书中,他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他为中国天文界引进了星等的概念,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徐光启在《崇祯历书》中也详细介绍了西元纪年,不过限于当时的政治环境,那是绝对不可能使用的。
现在大明朝已经亡了,张力推行西元纪年正当其时。而张力更深一层的考虑,是借着这一股改西元纪年的风潮,在辽东和山东积极推进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发展。
使用西元纪年短短一个月以来,徐光启的《崇祯历书》几乎卖脱了销。顺带着他翻译和编撰的《几何原本》、《农政全书》、《考工记解》等书也都畅销了起来……
崇祯九年--呃,不,现在应该叫西元1636年六月十六日。在团山军结束了一天的“例行炮击”之后,松岳山下的团山军大营恢复了平静。
一如往常一样,负责警戒的斥候队分散在大营各个方向,而松岳山前的斥候人数也是最多的。大营里伙房飘出阵阵炊烟。埋锅造饭的时辰也与往常一般无二。
可是戒备森严的大营里面,一万名经过挑选的团山军将士完成了集结,静静地等待着主帅的命令。
这一万人分作三队,兵士们并不是站立而是盘腿而坐,因为他们需要最大可能的保存体力,以完成他们的任务。
炊事兵们将一车车热气腾腾的白面馒头和土豆运了上来。开始给兵士们发放食物。每一名兵卒三个大馒头,外加四个煮熟的大土豆。
这是两餐的配置--三个大馒头是现在食用的,而更加利于携带的煮熟的土豆,正是为了晚上的作战。
没错,今夜这一万名团山军兵士,将要对松岳山的鞑子火炮要塞发起夜袭!
这些兵士们年龄都在十六岁到二十六岁之间,体力正处于最佳的年龄段。连年的天灾**,使得这年月人们的平均寿命都很难超过三十岁,实在让张力唏嘘不已。
张力看着这些“最可爱的人”,心中不免有些感慨起来。不知道明天的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一万人还能有多少活着……
很快张力就收敛起了心思,对着身旁今夜出阵的主将高元良道:“元良,鞑子夜间并不是完全没有防御,他们也布置了大量的斥候--今夜之战,你有什么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