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皇上召见(2 / 4)
律香川答道:“借到了一些。”
献帝道:“如此甚好。”
搓了一下手,献帝又道:“律卿可知道朕叫你过来,是为了什么事?”
律香川老实答道:“小人身份低微,人又愚钝,哪里知道?”
献帝叹了一口气,说道:“昨天我和一众老臣开了一个碰头会,商讨今后朕要去哪里。有人建议朕应回洛阳,有人又建议朕应去弘农,众议纷纷,莫衷一是。朕实在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因此我找卿来,是想听听卿的意见。”
听献帝这么说,律香川吃了一惊,说道:“这事皇上和董国戚他们拿主意就好了,何必问我呢?我算什么?”
对呀,他现在的身份,只是一个乐师,后面献帝要怎么走,这可是军国大事。这么大的事情皇上不问别人,却是找了他来商讨,这可有点让人看不懂啊!
难道献帝是觉得自己是一个可用之才吗?律香川是心里有点轻微的震动。
献帝说道:“董承就力主朕应回洛阳。而且应请曹操曹孟德过来护驾。昨日晚些时候到来的太尉杨彪,太仆韩融,也是这样的意思。朕寻思身边,毫无一兵一卒,没人护卫,始终也不是办法。因此心里犹豫,就想听听律卿的意见。”
律香川依然自谦的说道:“但小人只是一个乐师,何德何能,敢置喙这等大事。”
献帝说道:“律卿渡河以来,逢事果决,见识不凡,比那些因循守旧的老臣,要可靠得多。就请律卿畅所欲言吧!此事关系重大,我也想听听多方面的意见。”
看来自己这几天的表现,是在献帝心里留下了印象了。而且,老家伙们以前也没办成什么大事,因此这样的老建议,让献帝是心里犹豫,不再信任。
不过,这样的大事,律香川又能给出什么建议呢?他可是也只能做吃瓜群众,不能做意见领袖的。要他引领众人,他还没有这个能力。
因此律香川说道:“但皇上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这事他不想理,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这个能力。因此是把问题重又抛回给了献帝,献帝说什么他跟什么,不做自己的主张。
献帝说道:“朕寻思,回洛阳去,这是很好的。可是朕就算回到洛阳,天下纷纷,各方势力,各自为政,又有哪一方会听朕的号令?朕的皇帝,不还是一个空壳皇帝。”
“而请武人护驾,朕平生就是吃了这个亏,先是董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