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3 / 4)
下的观众,就连李赫也睁大了眼睛看着东方红。
“那我简单解释一下吧。”东方红也不客气,反正这可不是什么政治观点,“这个概念还要从计划经济说起,大家应该知道,计划经济体制有两个重要支柱:一是政企不分、产权不明的国有企业体制;二是城乡分割、限制城乡生产要素流动的城乡二元体制。这两个支柱支撑着计划经济的存在和运转。”
对于这一类型的理论知识,东方红倒是花了一些精力去研究,所以谈起来也是侃侃而谈,言之有物。
“城乡二元结构自古就有,从宋朝算起,至今已有一千年以上的历史。但过去虽有城乡二元结构,却没有城乡二元体制。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户籍分为城市户籍和农村户籍,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了。从这时开始,城市和农村都成为封闭性的单位,生产要素的流动受到十分严格的限制。它把广大农民束缚在土地上,禁锢在农村中。于是,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巩固,维持运转。”东方红开始从历史说起了,倒也象个学究模样,“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家庭承包制的推行开始的。农村家庭承包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并为乡镇企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但实行农村家庭承包制只是否定了城乡二元体制的一种极端的组织形式——人民公社制度,并没有改变城乡二元体制继续存在的事实。在中国农村,农民有承包地和宅基地,并且可以在宅基地上盖住房,它们既是农民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活保障。这是在城乡二元体制下城市居民和农民的差别之
“城乡户籍制度是城乡二元体制的主要标志。但仅仅走向城乡户籍一元化,还不足以消除农民进城和加速城镇化的体制障碍。农村户籍背后的土地制度,包括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和农村宅基地制度,需要尽快改革。”这最后的一段话才是东方红所要强调的重点,让底下的观众听得或是思索状,或是点头赞同,或是热烈鼓掌,或是不言不语的用很热切的目光看向东方红。
“我想东方书记已经把这个城乡二元制讲解得很透彻了,感谢东方书记精辟的讲解。”谢丹马上接过了话头,“李老和东方书记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对改革开放以来一些不太完美的改革的遗憾,引人深思。我们暂且休息两分钟,好好消化消化,然后继续回来我们的经济时事论
灯光很快就黯淡了下来,台上的三个人很快地回到休息室里喝了点水,略微休息一下。
“东方书记,你说得很精辟啊。”李赫居然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