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二章 憧憬(2 / 4)
死!
但是面对这么一个能飞上40000米高空、最高极限飞行速度高达8马赫、巡航速度也能达到4.5马赫的怪物,在我们所有的导弹都没法对它产生威胁的情况下,我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它来了、它走了、它又来了、它又走了……却对它毫无办法。
现在好了,有了严教授他们研制成功的这套导弹用脉冲爆震发动机,美国人来一次我们打一次,来一次打一次……
“下一步呢,咱们实验室有没有想过上战机上用的脉冲爆震发动机?”林鸿飞向严教授问道。无论是林鸿飞在共和国国防体系内的地位,还是林鸿飞在西工大燃烧和推进实验室内的权限,他都有资格知道这个问题。
严教授也知道这些,就算林鸿飞不问,他也打算和林鸿飞好好说说这个问题呢,点头道,“正在考虑这个问题呢,但面临的困难也很大。”
林鸿飞就点点头,面临的困难确实很多,首先一个就是发动机的推力和发动机寿命的问题,刚刚装在改装过的PL-12和HQ-9导弹上的脉冲爆震发动机只能算是小型脉冲爆震发动机,导弹发动机对寿命的使用要求不高,导弹本身的自重也不大,自重最大的HQ-9的自重也不过1.3吨而已,但如果将脉冲爆震发动机搬上飞机,那就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了,以我们刚刚小批量装备部队的歼10战斗机为例,这不过是一款中型战斗机而已,最大起飞重量已经接近20吨,歼31重型战斗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更是高达28吨,想要推动这么重的机身,显然还有许多的技术难点和障碍需要克服。
另外一点:给什么战机配备脉冲爆震发动机?
这个问题似乎不起眼,甚至让人觉得多余:当然是给战斗机配备了,但考虑到脉冲爆震发动机那0至12马赫、0至50000米高度的强悍适应范围,在某些参数上已经是空天战斗机的范围了,只用于现代战机是不是有些浪费?
可是开发空天战斗机?咳咳……我们不说这个东西有多超前的问题,只说一点:我们现在的技术积累够了吗?
“我们的想法是,与其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浪费在载人飞行器上,还不如先开发自重5吨以下的导弹专用脉冲爆震发动机,”严教授道,“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地空导弹、空舰导弹、地舰导弹……这些东西可以迅速形成战斗力,也不需要全部导弹的速度都超过8马赫,比如各种形式的反舰导弹,只要能够突破4马赫,美国人的拦截导弹就没有什么用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