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武举开端(3 / 4)
“不忘祖宗遗风”的苦练王八拳,偶尔还起几个飞脚。
趴着的礼部尚书被宁珊叫起:“爱卿不必惊慌,朕在朝上提出此案便是为了广纳谏言,大家畅所欲言,无需顾忌。”
事不关己的刑部尚书率先开口道:“敢问陛下,既然有此提案,是否也有了相应的考虑和打算,可否示下?”
宁珊爽快道:“朕拟此事由兵部主持,考试科目大约是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当然,武举不能只有武力,还要考问军事策略,比如孙吴兵法(孙子、吴起)等。至于考试程序和取录情况嘛,比照文举,亦有秀才、举人、进士等名目。”
兵部尚书听得最认真:“那么是先考刀、矢、弓、石,其次考骑术射猎,最后考教兵法战策吗?”
宁珊道:“初步计划是这样的,不知爱卿可有什么提议?”
户部尚书慢吞吞道:“陛下说开创武举是为了选拔将才,以微臣愚见,便该将军事谋略置于军事技能之上,‘先之以谋略,次之以武艺’,不妨先考策论,看看举子们是否胸有丘壑,如果在答策的笔试中不及格,那后面的武试也就不用参加了。”
宁珊略一考量:“也有道理。”
礼部尚书不敢再提武人粗鄙的事情,但仍然对“礼”这一字最为重视:“以微臣愚见,既然是选拔将才,那么对考生外相貌亦该有相应要求,‘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也当列入选拔标准之中。”
宁珊略有不满:“倘若一个人的谋略武艺均是上上乘的,只因身有残疾、或是相貌不佳便要剥夺他的上进之路吗?”
在这一点上,礼部尚书毫不让步:“现在盛行的文举亦有此要求,因‘貌古而陋’、‘跛足独目’而落榜之人比比皆是,自古如此。”
宁珊隐晦的撇撇嘴,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值得弘扬的好事儿,不过确实事实如此,毕竟是千百年来的沉疴宿疾,想要一朝改制纯属做梦,还是先把武举的事情搞定,再来慢慢整治这种看脸选才的愚蠢制度吧——完全忘记自己那张赛过潘安压倒宋玉的俊颜的皇帝陛下,他将在看到太上皇的那一刻想起这个严峻的问题——本朝别说选才看脸了,估计立太子的时候都避免不了美貌附带的弊端。
鉴于吏部尚书已经进了贡院,吏部的发言人便由第二顺位的左侍郎担任:“敢问陛下,选出来的举子该如何安置?直接就让他们进入军中是否不大妥当?”
这个问题宁珊也考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