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节 口是心非 (9)(7 / 24)
“第四重境界人,到寺庙说,庙里必须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让寺庙香火更加旺盛。梳子实惠、又有意义,和尚想了想,有道理,但量不能大,亏本生意,就买了几十把梳子遇贵人香客送出。”
韩智慧总结下说道:“这与第三重有差别,细微之处。“为寺庙着想,巩固香火情,自然效果比第三层又进一步。”
“啪啪啪!”戴踪保书记满意鼓掌:“这个故事很睿智,表面上很简单,意义非同!得回味一番”。
“第五重境界人,来到寺庙卖梳子,对主持说,你是得道高僧,书法造诣非凡,如果把您的字留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积善梳”送给香客,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主持微微一笑,无量佛!就买了几百把梳子。”
韩智慧总结:“能够让主持满意,还能迎合主持心理,自然主持也会让其满意,但是并非寺庙主持都是得道高僧,有限制,无法遍天下推广。”
戴踪保书记可是书法造诣非凡,感觉韩智慧这话貌似略有所指,难道说自己的眼光比较狭隘。
“第六重境界人,来到寺庙对主持说,梳子是善男信女必备?带之物。大师为何不与梳子开光,成为善男信女们护身之符,既能端正仪容、又能护佑平安。想必香客们还需为自己的亲朋好友们,皆都请上一把才能心定。
保佑善男信女平安,弘扬我佛大法,扬我寺院之名,如此天大善事,主持大师不做,是对佛祖不敬!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主持双手合十:“佛祖法旨,老衲岂能不从?寺院先购几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众大师为香客开光,竟供不应求。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更是不菲!”
韩智慧俏脸严肃:“第六重境界,已经达到了制定规则与标准的境界,不是在卖梳子,而是在卖规则与标准。
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四流企业卖服务,赚大钱自然也就不足为奇。”
韩智慧这话如同洪吕大钟,发人深省!
众人皆陷入沉思,把梳子卖给和尚,这真是一个笑话吗?如此睿智的故事,六重境界!让人无法小窥说出这故事的韩智慧,最少她有第六重境界。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把梳子卖给和尚这看似笑话,意义非凡。我现明白韩总故事中的意思,你是真心实地为六合人民着想,让雨花石同活珠子一样,成为检验是否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