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南之战(7 / 8)
之境。读到这段历史,后世不该是该赞叹帝林得胆气过人,还是该鄙视林家的怯弱如鼠。
加急警报铺天盖地的潮何丘总参谋部涌来。因为军务长老林康在旦雅前线指挥部队,何丘城内军事指挥权交给了林文。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将除了担任林氏家族的总参谋长外,他还是林氏皇家军事学院的校长,这是一位沉稳老练的将领,素来以稳健沉著而著称。
此刻,他死盯著墙上的大地图,眉心的皱纹深深的聚成一个「川」字。在地图上,靠近东部边境的城镇一个接一个得被标上红色符号,这表明了他们发来了求援讯号。但也有不少村镇并没有发来信号。这并不表示他们安然无恙,正相反,这表明全村都被宰的乾乾净净,连发警报的都逃不出来。
过了好久,他才回过头来,望著满座同样神情肃穆的参谋官们。
「敌人来势凶狠,在两百多里的国境线上全线出突击,处处开花。但到底哪一路才是他们的主力所在?他又想干什麼呢?」
和长官一样,何丘参谋部的精英同样在冥思苦想,神色凝重。
对於一般将领来说,分兵的确是大忌,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但帝林不同,他是当代一流的名将,他的许多战例至今仍是何丘皇家军事学院学习的经典案例,他对军队的掌握和运用绝非一般庸将能比,不可能犯那种愚蠢错误的。谁若轻视他,谁就自取灭亡。
经过半个小时的激烈讨论,参谋部做出总结:「帝林采用的是分进合击的多头蛇战术。他派出四到五支部队,每支部队都在两三万人左右,彼此呼应,距离不超过五十里,旋分旋离,行动迅速。敌人将领间有高度的默契和配合,无论我们攻击敌人的哪一路兵马,其他三路兵马都会扑上来包抄我军,配合著吃掉我们的兵马。比如林康长老的追击部落本来是想攻击敌寇哥普拉的部队,却不料敌寇沙布罗突然从五十多理外快速迂回到他背后,导致了我军大败。假若我们出动绝对优势的兵力,那帝林就会远远避开,不与我军交战。我军是追不上他们的。从远东战争中的长途奔袭战例中可以看出,帝林军团的机动力和战斗经验远超我军。」
虽然何丘总参谋部看穿了帝林的战术,但这并不等於他们能破解。帝林部对进退神速,出击如电,一系列动作快的令人目不暇给,而且各支部队相互掩护,配合默契,忽进忽退令人眼花撩乱。何丘参谋部连捕捉他们的痕迹都办不到,更不要谈出兵剿灭了。
但林文认为,帝林也有其弱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