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琴声十六法(2 / 5)
弱水琴姬侧耳倾听,也是别有一番赞叹,“琴声又有十六字的讲究: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他之琴音,足堪绝品。”
“嗯,观其琴,形制修长,作圆首与内收狭尾,此为相传之“神农式”,梧桐木斫,髹栗壳色与黑色相间的漆,局部有跦漆修补,纯鹿角灰漆胎,蛇腹断纹中现小牛毛断纹。通长120厘米,肩宽20.5厘米,尾宽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圆形龙池,扁圆凤沼,腹内纳音微隆起。”莫雪尧先观人,再观琴,顿时惊讶,“若果所料不差,此琴应是大圣遗音。”
弱水琴姬闻言也表示赞同,“大圣遗音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寸许行草“大圣遗音”4字,池下方刻二寸许大方印一篆“包含”2字,池之两旁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16字,均埴以金漆,俱系旧刻。琴音松透响亮,饶有古韵。造型浑厚优美,漆色摧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古朴,金徽玉轸,富丽堂皇,非凡品所能企及。”
“一张好琴,要具有“九德”,即:奇、古、透、静、润、圆、清、匀、芳。奇,就是说泛音轻快,散音透彻,按音清脆;古,即要求清浊适中,即不尖锐,也不钝拙;透,就是没有杂音,音响纯净;静,指琴面不与琴弦相触而能发出沙音或飘起尖声;圆,则要求声音浑然一体不会破散;清,是音字清晰,不杂或少杂副音;匀,要求散音、按音、泛音的音色各自融洽统一而不发生差异;芳,是指弹大曲时音响前后要求统一。”莫雪尧莫名开怀一笑,腰间九霄环佩鸣声响彻,华琴而出,“如此盛情,岂有不回之理。”
双琴连奏,尘缘中的琴声,月皎波澄。在众人神怡心旷之际,忽一阵微风起伏,悠悠扬扬,一种情韵却令人回肠荡气。虽琴声如诉,所有最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霜,而或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
而琴声如诉,是在过尽千帆之后,看岁月把心迹澄清,是在身隔沧海之时,沉淀所有的波澜壮阔。在懂得之后,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只见莫雪尧翻手一拨,声丝柔和,拨耳宣明,好似云际天穹,一片无际,“琴声十六法,曰: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
“一曰轻,不轻不重者。中和之音也。起调当以中为主。而轻重持损益之则。其趣自生。盖音之轻处最难。力有未到。则浮而不实。晦而不明。虽轻亦不佳。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