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二十六章 引水(2 / 3)
赤水村背靠着这座大山,因为地势问题,影响风向,坡面的另一边常年下雨,这一边总是旱,所以那下山坡上都长了旱地的植物—芦荟,一直到半山腰才有树林,有水…
赤水村半山腰的水塘,虽然说不大,但是这些多年,就算这山脚下旱的土地龟裂,但是这半山塘就是始终都蓄了半塘水,这可能就是老天对赤水村的村民的眷顾吧…
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赤水村经常旱灾,但是村民还是不肯搬离这里的原因。
而平日里,上山背吃水的人很多,也不需要出多少力,但是,如果要从这半山背水去灌田地,那除非家里有劳力的,一般人这活是干不下来。
而秦墨母亲当初就是这样劳累死掉的…
秦墨突然意识到自己这门户对水的需求性是强烈的。
古代没有塑胶管,想来想去,秦墨终于想拿个法子试一试,不管是这以后还是现在,这水的供给都是必须要给解决的啊。
虽然这个办法有点惊世骇俗,但是,一旦成功,却可以解自己乃至赤水村村民用水需求。
古代没有塑料管道,而能代替管道的工具,形状,现有的东西,只有跟竹子最为相似。
秦墨这屋檐后面的山脚,就是一拢很大的毛竹,毛竹的竿粗,皮薄,只要中间打通,便是形似管道的东西了。
每根竹子差不多有四五米长,去掉头比较窄的地方,相接处首尾相接,便不怕有水漏出来的问题…
虽然这半山的海拔有几百米,用竹子代替管道这是个大工程,但是一旦成功,村民便可以山下用水,是一劳永逸之事儿了。
秦墨想着就去找村子里商量,这毕竟不是自己一个能完成的事儿。
如果大家都出一点力,那最后这工程也能好好的完成,对谁不是个好啊…。
秦墨想着,一上午就去了刘大,刘二,李二婶子,李大婶子,村中的胡大胡二胡老三,一共五兄弟家。别的什么姓黄的姓杨的都去了…
但是一来这已经临近春耕,人多忙,家里没抽出来的劳力,二来,在这些人眼里,秦墨始终是小孩子,因为秦墨赚了钱,被那些住户知道,还都不是很高兴,所以也没多少人将秦墨的话听进去,只觉得这就是个小女孩,在异想天开呢。
虽然水在半山腰,但是那海拔还是不低呢,真得是用竹子饮水,办法是可行,那得用多少竹子,又得花多少人力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