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3 / 4)
湿。”
桂芝怕这话被红梅听去了,说:“小声点,你们赶紧摘棉花去吧,我再去翻翻谷子,今天好太阳。”
“啧啧啧,一点谷子拼命晒,一百斤也只剩七八十斤了。”桂芝娘家大嫂嘀咕着,胳膊里夹个袋子,和桂芝二嫂一起摘棉花去了。
两天后,苏醒兄弟三个和他爹再次去交公粮,这回终于全交上了。
公粮都交了,棉花也没多少可摘,村里的男人们有的出去谋活,有的打牌赌博,有的小伙子开始到处看姑娘,然后托人说亲。
妇人们就是摘摘剩下不多的棉花,然后扯棉花杆。
棉花杆占着地,明年没法栽种,必须得扯起来,而且挑回家可以当柴烧,还不用砍柴了。
这些天,村里的妇人们除了扯棉花杆就是打听棉花价钱。
按理说,棉花都收一大半了,应该有人来收棉花才对。可一直没人来收,有的人急得跑去镇上和县里问,也没人收。
这下可急坏了村里人,不停地去找镇领导,是他们鼓励大家种棉花的,怎么没人来收,这不是害人吗?
最后镇领导告诉他们,因为这是头一年种棉花,县里的领导正在跟收棉花的企业谈价钱呢,让大家在家等着好消息。
直到冬月底,几乎所有的棉花都摘回家后,终于有人开着卡车来收棉花了。本以为就八分或一毛钱一斤,没想到收棉花的人说,雪白的上等好棉花六毛钱一斤,中等的四毛钱一斤,下等发黄的棉花也能卖两毛一斤!
红梅和苏醒赶紧把棉花分类,上等、中等、下等都分袋装好。
当然,他们分类后,收棉花的人还要仔细验,过关了才行,怕有的人把差的夹杂在好棉花里面。
桂芝和苏福连夜赶着分类,接连三个晚上没睡好觉。
不过大家数着钱,就忘了熬夜的疲惫。
红梅和苏醒一亩四的棉花,卖出了五百八十多块钱。
桂芝和苏福有一亩六的棉花,却只卖四百九十块钱。因为苏福种棉花比他哥还是差不少,整个八队,数苏醒种的好,所以收成率最高。
桂芝还说,因为请她娘家两个嫂子摘棉花付了八十八块钱,所以棉花这项收入只能算四百块。
眼看就到了腊月初二,胖叔家房子终于盖好了,后期的粉墙之类的事就不是请苏福去干了。
苏福终于可以盖自家的房子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