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2 / 5)
能解决的。”
食堂话题告一段落,萧清韫见两人饭也吃得差不多了,就问道:“对了,我们班有课表了吗?”
邓芳芳就说道:“有。我们两帮你和唐欣都抄了一份,唐欣的早上已经拿走了,你这份,我这就给你。”
萧清韫忙道谢,接过后一看,恩?怎么跟中学课表似的?萧清韫有些迟疑的说道:“这课表......”
雍静咯咯笑道:“你跟唐欣的反应一模一样。课表没错呐,还记得之前的摸底考试吗?班主任说我们基础太差了,学校准备先给我们补两个月高中课程,特别是英语,也要学起来。等两个月后再考一次,如果效果理想,才开始上大学的课程。怕有些同学心急,教材也是到那时候再发。”
萧清韫:“......”她还能说什么?这果真是最特么特殊的一届。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萧清韫在全国顶级高等学府,又开始了高中课程的补习。
给萧清韫们上课的老师,大致由四部分组成:有1949年以前即建国前的老先生,有建国后到1965年间任教的老教师,也有大运动期间留校的“老五届”,还有一些留校的工农兵学员。
十多年没有评定职称,好多四五十岁的老教师都还只是助教或讲师,但这一点不影响老师们的水平。甚至很多德高望重的大师,现在也“大材小用”的为他们讲解中学课本知识。比如教萧清韫班级数学的就是一位数学系七十多岁的老教授。
萧清韫班上的同学们,也是真材实料考上来的,其他学科也都还好,但英语着实有些惨不忍睹。最后英语老师只能从最基本的字母、音标开始,不过进度却拉得很快,这就导致了同学们无论课上还是课下都开始了疯狂地学习。
而让萧清韫感到惊讶的是,即使在老师这样快进式的教学模式下,同学们却基本都能跟上进度,进步当真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这不禁让萧清韫想到了前世听过的一个故事:某高校77级的一位同学,因成绩优秀,被选派到俄罗斯交流学习。问题来了,那位同学只会英语,不会俄语。而时间又紧,正当学校考虑要不要换人时,那位同学却以惊人的速度,只花了11天时间就学会了俄语,最后当然是由他代表学校交流学习去了。
以前萧清韫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以为是那所高校为了激励后来的学生而神话的一个人物,但现在她却觉得很有可能了。
这一届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