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2 / 4)
太多了,她们大多只会耕田种地,没有合适的才能,就算有岗位,空投下去也不行呀,咱们不能给地方增添麻烦扯后腿不是?
总而言之,僧多粥少,兼农村军嫂就业尤其困难,她们基本只适合类似工厂车间之类的岗位。
杨市军区综合以上客观条件,开会讨论过以后,对争取回来的就业岗位问题有了以下安排。
各军属区凡有新增军嫂迁入,就业背景年龄等一律报上来,等部队争取到新一批的地方岗位以后,再按照这个数据调整安排下去,尽量公平,且不浪费岗位。
当然了,这岗位少,不可能按人头批的,通常累计下五个新增军嫂,能批下两三个岗位就不错了。
岗位分下去以后,再由下面根据个人能力,家庭条件,再选中具体上岗者。
至于具体分配原则,若都能胜任,一般会稍稍向家庭条件困难者倾斜的。
等该轮竞争上岗过后,这一批新军嫂就不再拥有优先分配岗位权,因为以后还有更新的军嫂进驻,得尽量资源均分。
换而言之,除非新军嫂都不合适岗位,或者主动礼让,否则后面岗位是轮不上老军嫂们的。
只是不合适没可能,上面是看资料分的;而主动礼让可能性微乎其微,工作大家都盼着,谁会让出来?
直白点儿讲,机会只有一次,没竞争过来,就只能闲在家里了,好比曹来喜等人。
现在,赵向东之所以和媳妇提起这个问题,是因为姜宁比较幸运,她刚来,上面就给本家属区批下了一个就业岗位。
“是镇上罐头厂的,听说是质检岗位。”镇上,是附近一个不大不小的镇子,叫平山镇,走过去也就大半小时。
姜宁所在家属区位置比较偏,以往安排过来的岗位大多在市里,路程就是大问题,上下班很麻烦,有些军嫂不得已只能住宿舍了,每逢假期才能回来。
这个罐头厂工作的好处,不言自喻。
“只是咱家条件要比王建国家好,你未必能选上,我也就先给你说一下。”
赵向东说的,姜宁听得很明白,这一批新军嫂,就她跟对门刘文娟两人,而岗位只有一个,按照部队倾斜困难者的分配原则,刘文娟的上岗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不管怎么样,赵向东都要给自己媳妇儿说一下的,他安慰道:“选上你要做就做,不做也没啥,要是选不上的话,咱家还和之前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