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1 / 3)
卓玉航寄出去的信,大概过了半个多月, 家里才收到。
杨秋菊不识几个大字, 还是找宁馨二舅给她读了信的内容。
舒怀瑜自从来到三里堡,过得还不错。他医术本就扎实, 接手给村民们看病没有遇到太大难题。不过, 舒怀瑜不知道外甥女新学了炼药技能,她制作药药效更好,很多用过宁馨开的药的人都觉得药效好,下次生病过来还是点名要宁馨开的那种药。
幸好宁馨临走时给二舅留下不少她制作的药丸,上面都标明了疗效和使用方法,要不舒怀瑜该发愁了。当然, 舒怀瑜也跟父亲学过制药,不过他没有宁馨得天独厚的条件, 没有空间和药炉相助,注定制不出疗效更好的药。
其实舒怀瑜还纳闷呢, 怎么外甥女制作的药那么好用了,很快就能见效。认真讲,中药比起西药来,疗效是慢些的, 好处就是不会刺激胃。但是据村民反应,外甥女留下的药见效挺快的, 他记得即便是父亲亲手制作的药,疗效也没这么快啊?舒怀瑜打算再见到宁馨时问问她怎么回事。
杨秋菊还在眼巴巴地等着,“她二舅, 信上写得是什么啊?”
“玉航说宁馨怀孕了。”舒怀瑜看了信有些担心外甥女。
杨秋菊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惊喜:“哎呀,这太好了!”随后她担心地问:“他们俩都年轻,也不知道懂不懂怀孕的事。唉,要是离得近便点就好了,我能赶紧嘱咐他们。”
“馨馨懂医术,应该知道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舒怀瑜这么说着,在心里也是这么劝自己,认为外甥女懂医术,应该懂得孕妇忌讳什么,应该吃什么等等。
毕竟怀孕是大事,孕妇应该注意很多禁忌。在农村,如果哪家媳妇怀孕了,一般是由婆婆或娘家妈,跟刚怀孕的媳妇传授各种孕期注意事项的。
杨秋菊犹豫着说:“要不我去部队一趟,看看他们过得咋样?”这辈子杨秋菊都没出过远门,也打怵出远门,要不是儿媳妇怀孕,她轻易不会离家太远的。
虽然宁馨怀孕需要人照顾和嘱咐,但是舒怀瑜看看杨秋菊不再年轻的脸,也不忍让她长途跋涉去看宁馨。路上没人照应的话,如果出点事,卓家还不得埋怨宁馨啊。
想到这里,舒怀瑜说:“亲家,要不这样,你想嘱咐馨馨什么,告诉我一声,我这就写信告诉她。不过一二十天她就能收到信,应该耽误不了事。”
舒怀瑜觉得外甥女一直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