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卖光了(6 / 7)
,村里购买了360车。看来需求也就这么多了啊,穆东心想。
村民可不这么想。
穆主任说了,每家最多给5车。这样的话,在村民的理解里,就是每家5车,没有什么最多最少。
一开始去找穆主任批条子的,都是有建房需求的,也就是这些人撺掇穆主任去找穆老板要优惠的。
所以,这些人很快拿到了条子,也很快把沙子拉回家。
本来这个事,就已经过去了。
有一天,有个聪明人就想到,我是去拉了5车沙,也足够我建房用了。可是沙子价格还在涨,是不是能再弄几车,找个墙角旮旯放起来,留着以后用啊?
于是就开始想办法。自己的条子批了,可是自己老爹是单独住一个院子,户口本也早就分开了,让老爹去申请嘛。
很快,聪明人的老爹,也用准备翻新房屋的借口,拿到了穆主任签发的批条。而沙子却拉到了聪明人的家里。
哦,原来事情可以这样操作的啊?
周围的群众瞬间明白了,于是纷纷效仿。
两三天之后,穆化峰明白过来,这是在蒙我啊,这样,我怎么对得起穆东,于是提出,不开工建房的,不再批条子。
那怎么行?前面那几家你怎么批了?还有没有公平?还讲不讲道理?还有没有王法?
于是一些人就天天在穆主任家里闹。
基层干部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大家都太熟,乡里乡亲,知根知底,不好下手。
有些问题处理好了,村民不一定表扬你。但是一旦不能让村民满意,村民一定会批评你,贬斥你,痛骂你,或者,殴打你。
哪个村干部,没有被村里年长的老太太堵着大门跳着脚叫着小名骂过?
穆化峰坚持了两三天,实在坚持不住了,好吧,批条子,给你们。
于是,所有人拿到了想要的批条,收拾车辆,去了穆家堆场。
到了之后,傻眼了!
空了,穆家堆场空空的!所有的沙子都不见了……
经历了了最后几天疯狂的出货,穆东终于如愿的把堆场里全部的沙子,卖完了!
尤其是最后两天,眼见沙堆越来越小,同行们都不眠不休,穆家堆场最后几乎就是连轴转了。
3月9日凌晨3点钟,最后一车沙子被同行拉走,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