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再遇刘薇(5 / 7)
走之前,穆东计划给肖肖包一辆出租车,每天接送肖肖上下班。肖肖严词拒绝了。笑话,终于可以自己开车上下班,还不得顺势过过瘾。
肖肖开车上瘾的毛病,在买车的时候算是彻底落下了。
穆东拗不过肖肖,只能答应。
穆东中午到了小学校,他先给刘县长打了电话,说自己已经回到大东公司,下午接受采访。
然后穆东就在院里四下看了看。穆爸带着家里几个人,正在热火朝天的粉刷房间。二楼的房间已经全部刷完,三楼的粉刷也接近尾声了。
下午2点,穆东在小学校办公室接受了县报的采访。穆东解释了自己资助农户的动机,说是一些曾经卖给自己柳条的农户,关系处的不错,成了朋友,后来看他们受灾了,就资助一下,慢慢的资助了其他的人员。
记者有些傻眼,这个动机不合适啊,朋友间的资助,和社会责任感这样高大上的名词,靠不上啊!
记者就不停的引导穆东,往更高层面拓展,可是穆老板不怎么上道,坚持自己的说辞。
记者无奈,拍了几张穆东的照片,郁闷的走了。
回去给主编一汇报,主编说:“这有什么难的?你这么写……”
第二天,一篇名为《致富不忘众乡亲,大灾之后见大爱》的报道,登上了县报的头版。报道详细介绍了大东工艺品公司老板穆东,从资助几个受灾的朋友开始,后来受到县政府的补贴政策的感召,补贴了更多农户,累计补贴资金达160万元的光辉事迹。
文章最后深情的写道:一个刚刚致富的老板,家里的父母还住着二十年前建造的房子,却出让了如此高额的利润,让众多的农户和手工艺人,得到了基本的生产生活保障。这是什么情怀?这是博大的桑梓之情。这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精神成就……
县报专门给穆东送了一份报纸,穆东看了,心里直抽抽。不过,说到家里的房子,倒是可以筹备一下,也确实该翻建了。以后孩子出生,回老家来,住的也舒服一些。
当天下午,穆东接受了县电视台的录像采访。化了妆,换了衣服,整理了发型。怎么提问,怎么回答都写了文案,穆东彻底没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只能按照规定来回答,把自己变成有乡土情怀,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折腾了整整一下午,有的地方录了好几遍。穆东笑得脸上肌肉能快僵住了。好歹录完了,电视台的人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