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四)(6 / 16)
朱和昶常常接见白长乐,眼界逐渐开阔,思想观念不知不觉发生了很多变化,非常关心海上贸易,今年出的题目就是和这个有关的,她答得很顺利。
赵琪和袁三他们今年运气好,她在家的时候,偶尔会让他们帮忙收集海外诸国的资料,他们拿到题目的时候肯定很高兴。
她写下最后一个字,从头到尾检查几遍,尤其是需要避讳的地方一再确认过没有疏漏之处,拍手让内官进来。
内官笑着向她道喜,拿走考卷。
在会试结果出来之前,她作为阅卷同考官,不能踏出贡院一步。
和学生们一样考试,只是个形式,方便之后赐予进士功名。
翌日,内官带傅云英和其他同考官厮见。
众人都关了好几天,精神不大好,站在长廊前,彼此拱手招呼,等着掣签。
掣到签后,签子上的数目对应的号房就是他们阅卷的地方,和考试一样,阅卷的房间也是彼此隔开独立的,谁也不知道自己会被分到哪间号房,阅卷期间只能看分到自己手中的考卷,因号房是隔开的,考官不能和其他人交谈。
每个人拿到考卷,给出自己的评价,如果其中一份考卷出现差别很大的评价,那么必须由主考官来判定最后的优劣。
傅云英运气不坏,抽到的号房在里面,既幽静,又干爽舒适。
她以前在书院时常常批改学生们的文章,阅卷这差事对她来说完全没有难度。
因为阅卷不当肯定会被追究责任,所以阅卷时必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确认文字是否通顺,阐述是否清晰,有没有大逆不道之语或者忘了忌讳的地方,然后要写上自己的评语。把其中自己认为好的推荐给主考官批改。
差事不难,就是繁琐。
十几天后,他们这批考官终于阅卷完毕,获得离开贡院的许可。
回到家中后,傅云英匆匆洗漱,倒头便睡。
休息了两天,才把精神养回来。
春暖花开,京中杏花次第盛放,又到了会试放榜的时候。
京中大街小巷,都在传今年的状元郎、榜眼和探花郎到底花落谁家。
这一届最有可能摘得探花郎美名的是一位浙江学子,他年轻,好打扮,唇红齿白,貌若女子,才学又不错,希望很大。
放榜那天,傅云英没有等消息,在宫里和朱和昶打捶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