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3 / 4)
策的。
可是有本事的人自然也有自己的盘算,单单揣摩皇帝的心思来可不行!
大家伙儿已经在废太子的鞭子底下战战兢兢地活了二三十年了,好容易等到改天换日这一天,谁不想来个仁慈和善的主子,好保住家里那些金的银的宝贝、头上那些红的紫的顶子呢?
四爷逼债的时候那副锱铢必较的活阎王样子,简直可以用来止小儿夜哭。要是真立了他,不是刚送走一位巡海夜叉,又迎回一位镇山太岁吗?
一干重臣都在心里犯了嘀咕。
兼之九阿哥因上回承德泄密一事对八哥心存愧疚,这回大笔泼洒银子。佟府上上下下,上至夫人太太,下至门房轿夫,都拿了九爷赏的大红包,岂有不帮腔的?
在宽松的政治环境和金钱的双重诱惑下,一干平日里就和八贝勒府多有往来的重臣顿时欲拒还迎、半推半就地倒在了八爷的马蹄袖之下。
恰好这时德妃又病了,永和宫的三个阿哥每天进宫请安。对手无暇他顾,更是助长了八阿哥一党的气焰。
八阿哥自己装清流,每天出入国子监、翰林院,跟士林学子打成一片。九阿哥和安郡王世子就负责跟宗亲重戚家的子弟来往。佟国维等人就负责联络朝中重臣,借巡视部务为由,每天游走在六部九司,在手心里写个“八”字,见了人就暗中比给他们看。
八爷一出手,京里的风向顿时转变。
这下可谓是大大出乎了康熙的意料。
自从承德那晚拘禁了太子之后,他足足有九天九夜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每每闭上眼睛就心痛难忍——悉心教导三十年的继承人啊,怎么就成了这个样子?太子小时候,明明是聪慧乖巧的孩子啊!
紧接着又出了老大自告奋勇要杀了弟弟的事,康熙不由得对自己的教育方式产生了一点怀疑。
故而群臣请求重新册立新太子的时候,他竟然从心底生出一点怯懦,生怕自己再看错人。
既然如此,那就公举吧。大家都来说说,哪个皇子有什么好处,帮朕参考参考,再下最后决定。“八王议政”,你们议,朕掌握最终决策权嘛。
刚一开始的时候,这个活动是小范围的。最先上折子的御史郭琇、大学士张廷玉、太子太傅王惔等人,虽然保举的人不同,说辞也各有千秋,但是话语都是恳切实在的。条条款款分析下来,着实帮康熙加深了对儿子们的认识,大有裨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