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提亲(6 / 7)
去送个口信。”若救人能救出一段好姻缘来,那也是许瑾的福报。
许瑾的亲事主要还是许良圃和许夫人拿主意,许碧管不了,她倒是对那天晚上抓住了人群中另一名马匪的人比较感兴趣。
“那是监察御史卢节,前卢太子妃的亲弟弟。”
当年袁太后为儿子择妻,自然是挑好的,虽然不宜选那些手握大权的人家,但卢氏也算望族。卢节本人二十五岁就中了进士,算得上年轻俊彥,只是没多久太子就中毒身亡,卢家原本是未来皇后之家的,却一下子失了势。
卢太子妃之父母大概是受打击太重了,相继而亡,卢节这一守孝就守了好几年,直到今上登基之后才孝满起复,在都察院做了监察御史,前两年都在川陕那块儿巡视呢。
虽然卢家这承恩侯没做成,但毕竟还有个外甥敬郡王,因此卢节做御史也挺敢干的,官声亦是不错。如今敬郡王升为亲王,还要出宫开府,袁太后总怕没人照顾,皇帝便将卢节调回京城,升他为都察院经历。
“卢太子妃的亲弟弟啊……”卢家这些年看着不如袁家煊赫,主要是没有出一个袁翦那样有大名的人物,但族中为官者并不少。眼下敬亲王要开府,卢节回京,是不是卢家又要起来了呢?
其实觉得许瑾好的,并不只是陆少卿。梅若明就在父母面前夸赞了一下许瑾,而且,不只是为许瑾那天晚上的英勇一扑。
“许公子性情淳厚宽和,读书亦十分刻苦,学问颇为扎实,只是尚未开那一丝灵窍。”在指导别人读书上,梅若明可是个中好手,更何况那天晚上许瑾向他和梅若辰请教了不少问题,他也看出了许瑾的问题之所在,“他所就读的书塾,先生教导得略刻板了些。”有些相关的知识,因与应试无关的,先生都不讲。可是在梅若明看来,知道这些知识,却可以触类旁通,开阔思路。许瑾缺的,就是这个。
“如今有些书塾,确实太过功利。”梅大儒也点头。他来京城半年,京城内外的大小书院走了个差不多,确实现在很多书院就盯着应试,总以本书院教导出多少多少秀才、多少多少举人、多少多少进士为荣,但在梅大儒看来,所谓教书育人,绝不仅止于此。
梅太太却没被什么书塾转移注意力,在这方面,女人从来都是敏感些的:“明儿,你的意思是——”
梅若明也从教书育人上拉回了注意力:“我只是觉得,许公子可为良配。”
“可许家有女在宫中……”梅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