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五章 旱(2 / 3)
在连日的高温和干燥下,这些禾谷的茎叶因为缺乏水分而枯黄,一片片的干死。
在自然中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任由这样下去,那么之前的辛苦就相当于扔到了水里。
但是粗糙的耕种,显然没有建立完整的灌溉体系,也不存在诸如水车这样的工具,而土地很大,劳动力却不算很多,这样的情况下,用人力浇灌显然也不现实。
但是好在,当初罗琦在耕种之初的时候就有想过这个问题,所以种植植物都选择了在河流或者水源的旁边。
在罗琦的指挥下,大家挖掘出一道水渠来,不算多宽,也就只有一尺来长,深度也只有半条胳膊那么深,这样就足够作为河流和田地之间的交流了。
当然,这样的灌溉显然不可能让所有的田地都喝饱水,基本上只有三分之一不到的田可以这样灌溉,而剩下的田地只能沾点湿气,不过这样也比活活干死要好不少。
给田地灌溉也有讲究,一般不建议白天,所以都是晚上的时候挖开土块来放水,等到天亮的时候再将土块填回去。
就算有积水,也不会导致植物根茎的腐坏——太阳会很快将地面上的这些积水晒干的。
不过小河里的水也渐次低了下去,大河朝下退去,露出了十几米的淤泥河岸,一开始难免有臭味,不过太阳暴烈,晒干后就没有什么味道了。
这么厚的淤泥是天然的好肥料,罗琦让人给挖掘了一些运了回来,撒到了试验田里。
试验田是罗琦带着几个人亲自来照顾,这里种植的植物种类也比较多,本质上是为了试验一种植物是否可以种植,怎么才能增加植物的产量这些问题。
不过罗琦对于这些问题的知识储备,只有中学时候学过的生物书上的孟德尔的豌豆花实验,但是好在在论坛上有大德鲁伊,两人随时交流,那边会给出各种试验的方法,而这里实施以后再反馈结果。
一旦实施成功,那么就可以大规范推广种植。
不过大德鲁伊也给罗琦打了预防针,一种植物的驯化,从产量很低的野生植物,到能够作为稳定的食物来源的农作物,那么花费的时间会比她想象中的要长的多。
古代人需要的时间以百年计,而就算有了大德鲁伊的专业知识,她们很可能也要花个几十年的时间,才能让这些植物穗头变长,种粒变大,成熟以后也不会随便掉落种子。
其实到目前为止,禾谷的种植依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