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 / 5)
平安镇下河村。
春耕已过,秋收未至,这段时日便是乡下地头惯常所说的农闲日子。不过,说闲其实也不闲,很多人盘算着秋收过后要盖房子、要嫁女娶妻,都掐准了日子提前准备起来。
盖房子要木梁砖瓦,嫁女娶妻也少不得家舍布帛,这些事儿搁在城里兴许算不得什么,可在乡下地头,采买东西都难,可不得早好几个月甚至早半年光景就备下了。
而这段时日,也是媒人们忙活的日子。
“陈媒婆又来了?今个儿又是帮谁家说亲?”
“是他三婶喊你来?她前头还在叨叨你,说攒够了娶儿媳的钱,偏你又忙,好久没来咱们村了。”
“我家二郎年岁也不小了,陈媒婆也帮着留意留意?人勤快能干就成,别的可不敢挑。”
小南庄的陈媒婆自打进了村,就有那蹲在路边家门口的村民主动跟她打招呼。陈媒婆一一应下了,还道办完了正事,就过来闲磕牙,到时候慢慢聊。
就有村民一脸好奇的跟着她,看她往哪家去,及至见了她果真进了三婶子家的院子,这才恹恹的走了。
“他三婶,人我帮你瞧好了,是柳桩头村张家的二闺女,今年刚十五,干起活来利索得很。你要是中意,回头我领你去那头瞧瞧。”
三婶子一脸惊喜的答应下来,她儿子都十九岁了,要是搁在城里的大户人家或许不算什么,可乡下地头成亲本就讲究一个赶早不赶晚。尤其村里年岁相近的小伙儿都成亲的成亲,生娃的生娃,可把三婶子给急坏了。
一听说有人选了,且陈媒婆都这么说了,听着就知道对方应该是乐意的,当下喜得她将人往屋里请,又是泡茶又是拿花生瓜子的,恨不得立刻就能定下来。
“陈媒婆,我家可不光臭小子的婚事为难我,还有我家秀儿呢,她今年也十六了,你看……”上了碗大叶子茶,三婶子颇为不好意思的提了另一茬事儿。
乡下地头给儿女说亲时,多半是提到儿子大声吆喝,横竖想讨媳妇又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儿。可反过来,要是给女儿说亲,就格外得要脸面了,生怕叫人说自家闺女恨嫁,只盼着坐在家中等人来提。
可听得这话后,陈媒婆却有些迟疑。
在三婶子忐忑不安的眼神注视下,陈媒婆喝了几口茶,满脸犹豫的道:“你家秀儿啊……”
“对对,我家秀儿也十六了。你别看她个头小小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