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相亲(1 / 4)
这是昨天她与宜王妃说好了的。
郑经一家于年前已到京城,郑知府在豫州任上已满七年,年年考绩为上上,按理也是要升一升的了。这回他带着全家进京,一来是为陛见述职,二来也是想在京中走动,看看自己来年的去处是否已定,也好方便提前多打点一二。郑经之子尚了公主,如今是住在凤仪坊的公主府,与安阳长公主也是隔了几间宅子的邻居。
以郑经之才,这次若顺利,或许会进户部或是吏部,此后由六部入阁,到达仕途顶峰,若无意外,不大会再外放出去,所以除了尚主的一子,所余一子一女正好也到了要说亲的年纪,郑夫人想在京中相看人家,也是常理。
郑经不是那么古板因循的人,对有才华的下属和年轻人也乐意提携。宜王向他推荐明殊此人时,他并未因明殊出身寒微而愀然不喜,而是多方打听了这位宣威将军的过往战绩,又托军中友人问了问平素明将军在军中的人望和风评,得出的结论让他十分满意。
郑经觉得,此人虽出于微末之间,但是胸有沟壑,目光长远,待人接物进退有度,兼之负一身出神入化的武功,未来前程不可限量,实在是个佳婿。当下喜滋滋与夫人通了气,又托了宜王妃与安阳长公主说合。
若是明殊有意,那么两家好约个日子隐晦地见上一面,将这事定下来。若是明殊无意,两下里就当此事没提过,于双方哪位都无关碍,不会坏的名声。
谁知道安阳长公主应得那么干脆,甚至直接就定下了在第二日入宫见太后之时,让两个孩子能见一面。
于郑家来说,这答复是惊大过于喜。
他们打听得很清楚,这位明小将军虽然很得皇帝赏识,但父母皆亡,亲族难觅,只与庆平侯和昭王有些情份,身后并无家族靠山。怎么长公主的语气是她想带着人进宫就进宫去,都不用提前递牌子请命的?那可是个已经成年的外臣啊!
“看来外界对这位将军的传言不虚,皇上的确看重他。”郑经对夫人说,“长公主那样一位淡薄世情,避居佛堂之人也能积极为他的亲事奔忙,可见这位明将军实有过人之处。最起码,品性上应该是没有问题,你且放宽心。便入宫去,窥着空儿远远让他们瞧一眼,若有那个缘份,便定下来,免叫旁人家抢了先。若没缘份,女儿年纪也不算大,另择佳婿也来得及。”
然后郑夫人就在太后的长春~宫里见到了这位宣威将军。
一身绯色武将袍服勾勒出他劲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