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哭求(2 / 4)
态度的变化。
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她低低地叫了一声“太后娘娘”,脑子里飞快地将这一年的经历飞快地过了一遍。
似乎,仿佛,就是在腊月里,太后见了云州回来的庆平侯和宣威将军之后,她便很少再得到后宫宣召,太后提起她的时候也少了许多。
不过见了面的时候依旧一如往常,虽没说几个字,也还是慈和亲热的,不会如今日这般冷冰冰,没有一丝温情。
也就是在那之后,皇上好像也不怎么喜爱宜王了。
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在她脑子里转来转去,转成了一锅沸腾喧闹的粥,一股脑儿地对着她扑过去,让她脸上忽青忽白像开了染坊,一时半刻不得个好颜色。
太后却以为是她身子还弱的缘故,又被自己刚刚那样一说,胆子怯了。
虽然自皇帝皇后那里传来的消息都否定了她的猜测,但那一点疑心早已在她心底生根发芽,见风窜起了老高,扎出了繁茂根系,让她再也没办法去正视那个曾经被她疼在心底的女人。
太后自问这一辈子几经风浪,已经将心磨成了块坚逾钢铁的石头,只可惜淬火的时候出了差错,留下了一个小小的被称作弱点的孔洞。那便是自己的长女阳羡公主。
那是她这辈子最锥心的痛,最深的伤,最隐秘的恨,每每午夜梦回,打湿~了枕头的眼泪都是为这个女儿流的。
当阳羡的女儿出现在自己的面前,那种惊喜,失而复得的酸涩又有谁能明白?她那时候是真的想将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捧到这个外孙女面前,好弥补当年自己犯下的过错和无力的遗憾。
她曾经那么疼爱过这个孩子,将她身上一切不足都变成掬在怀里的心疼和愧疚,如今再细细一回想,竟觉得处处都是破绽。
太后闭了闭眼睛,将复杂难言的情绪重新压回心底,复又一脸慈和地看着她:“南诏虽远些,却是朝廷所视极重的南疆,皇上看重宜王,那儿交给他是再安心不过的。你们怎么就不能体会皇上的一片苦心呢。”
卫明兰的心情有如狂澜中的小舟,起伏上下间竟生出种颠沛流离的张惶来。人都天生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而卫明兰在这方面的本能似乎更强一些。就算太后已经缓和了语气,拿着跟以往差不多的表情语气同她说话,她那颗忐忑不安的心里依旧敏锐地嗅出藏在表相下的疏离,冷淡,甚至是厌烦。
只是此时却不能掉头就跑。如果今天不抓~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