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问安(2 / 5)
那道士推荐一人,从北直隶来的书生。
书生姓林名岫,年十九,祖籍本地,自幼举家北上,如今要参加科举才回乡报考。他去年童试得增生之名,道士给他算过时运故而知他八字,和小姐比对姻缘颇合。
人家是秀才,听闻又一表人才,言氏托道士去谈,一拍即合。林岫父母早亡,只余家居香河的姨母,前年姨母也去了,如今无依无靠,入赘无妨。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可事到阮知县那,却被压住了。
理由两个:一来那林岫不知根底,太过仓促;二来大操大办,徒招话柄。
都到了这步了言氏能收手?于是大闹一场。
僵持三日,阮知县松口了,只因言氏的一句话:
“为人父母该做的都为她做了,也不枉她投生你我膝下一遭。”
至此,只得睁一眼闭一眼了……
阮知县长叹,饮下了这钟茶。
他愁,言氏心里可美着呢。
之前瞧过林岫画像,心存忐忑,如今见了真容,竟比画上还要俊三分。
担心女婿后悔,昨夜还捆了他。听了李嬷嬷的回话,心里好不熨帖。招婿入门,见天在眼皮子底下还怕会委屈了女儿。
拜过父母,巧笙便扶着气喘吁吁的清晓坐在一旁,李嬷嬷给新郎介绍家人。
头一个便是大少爷阮清让。
清让十八,虽庶出自幼与清晓关系极好,今年本应进京备考春闱,为了妹妹的婚事不得已耽搁了些日子。
林岫沉稳施礼,唤道:“兄长。”
“妹夫。”清让回礼。又看了眼妹妹,不免心疼,仍觉得所谓的冲喜有些荒唐。然事已至此,只得无奈嘱咐道:“日后妹妹便劳你费心了。”
“应该的。”林岫淡笑回礼,打量起面前这个大舅哥:眉目秀朗,神.韵谦和,唇角弯起不笑也带着份温煦,好个俊逸仙姿。于是忽而又问:“兄长可去过京城?”
清让摇头。“自小长于江南,未曾去过。”
林岫笑了笑。“初见兄长便觉得好生熟悉,似曾相识。”
一直未展颜的清让笑了,清晓撩起眼皮瞥了林岫一眼。他倒是会套近乎。
旁侧的宋姨娘也听出来了,桃花眼一眯,笑道:“姑爷真会说话。果真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缘分天注定。”说着,又愤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