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4 / 8)
郭太监最后最后一句话让太后变了脸色。
这话不假,皇帝对女人,从来都是喜新厌旧,皇后之所以不得皇帝的宠爱,还能坐稳皇后位置,一则源于娘家的地位,二则源于规矩,三则源于皇帝的责任。弱后两者没了的话,那这皇后日后的地位,确实不好讲。而且这宫里上上下下各色人等,哪个不是看着最高掌权人的脸色下菜碟?若是皇帝说不守规矩就不守规矩,直接厌弃了,便是皇后,只怕日子也会艰难。
太后缓缓地吸口气,脸色越来越沉。她由郭太监的话,斟酌到这些之后,在考量段思廉求亲的事儿上,就更为慎重。
“当然,奴才只是担心这种可能,许段王爷并非奴才恶意揣度的那种人。”郭太监故意用‘恶意’说自己,以退为进。
“你这不是恶意,琢磨得很有道理。”太后纠正道。
“圣上驾到!”
一声传令之后,太后就看到赵祯迈着轻快地步伐进殿。
“我儿今天怎么有空来瞧老身了?”太后刻意问。
赵祯给太后见礼之后,就笑着坐了下来,一副跟太后打商量的态度,“自然是有喜事想要和母亲说。”
太后一听喜事,眼色郑重,让赵祯讲。
赵祯就提起了段思廉和赵寒烟亲事。
“儿子思来想去,觉得这联姻极好。我大宋与大理邦交已久,一直不曾有过联姻。这次成了,必定增进两国之间关系。”
太后别一眼赵祯:“两国……两国……你只想着两国之间如何,可曾想过你妹妹的幸福。”
“段思廉仪表堂堂,贪谈吐不俗,寒烟妹妹跟了他当然的不会受委屈。”赵祯十分肯定道。
太后一听赵祯说这些绝对的话,心底就莫名起了一团无名火。
太后让赵祯看一看段思廉的信,再好好考虑,重新说话。
赵祯拿来信,仔细浏览一遍之后,询问太后信的来历,听完解释后,赵祯忍不住哈哈大笑。
“倒没想到,这段思廉竟还是个性情中人,为求平康郡主可谓是用尽心思了。这段思廉虽然做事有些出格,但难得他有一片诚挚之心,由此可见他对平康郡主真情真意,此事遂不能赞扬,却也不算大错。”赵祯顿了下,接着叹道,“难得,真难得!”
“难得?”太后提高音调,诧异地看着赵祯,更加生气,“他坏了规矩,私传情信给大宋郡主,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