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心中有型,徒手成型(2 / 5)
中部有东西走向的乾鸣山。
山体由炭岩、砂页岩构成。
瓷土、釉药、耐火材料和煤的储量非常丰富,覆盖层薄,极易开采,生产钧瓷有着十分优越的条件。
光是了解和熟悉这些原材料,陆子安就花费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但哪怕是这样,也足以令人惊叹了。
就像学中医的小学徒,入门就是记草药名字。
如果能够将它们背得滚瓜烂熟,并且了然于胸,闻到味就知道它是什么药,在脑海中迅速找到相对应的搭配和可治疗的疾病……
做到这一步,师傅一般会和你说:能出师了。
在这里,陆子安也如这小学徒一般,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强悍记忆力。
一个星期过后,他已经能自如地挑选他所需要的原材料,并且将它们按配比装入球磨机中转动。
这一步骤,在钧瓷工艺中被称为细磨。
细磨需要耐心,更对原材料有严格的要求。
陆子安调配了许多种,最终才选出几堆符合质量要求的泥料。
因为只是初步尝试,所以他没有选择太过奇怪的形状。
造型一般偏简单的盘、钵、碗等器皿为主,因为不想用现成的模子,所以他采用的是拉坯成形的办法。
拉坯成形,说白了,就是在转动的轮盘上放一泥团,用手拉制成各种圆形的坯体。
只是陆子安做起来,总比其他人多了一丝韵味。
轮船的转速其实很快,他的手指却总能恰到好处地将泥团拉成形。
食指微微探入,很快中心便有了一个空洞。
指腹轻轻内勾,坯体便有了圆滑的弧度。
他的动作甚至是非常轻巧的,仿佛有过几年的沉淀一般轻巧自如。
就连不少旁观的老师傅,也不得不摇头叹息:“陆大师有这等手上功夫,怎地还叫我们来教他塑坯?”
完全不需要嘛!
“我倒是觉得,他这种手法挺有意思的。”有人皱着眉,看得分外仔细:“你瞧见没,他每次塑造弧度时,总是两只手指操作的。”
内外同时进行调整,而不是每次只调整一面。
这样的结果,能使整个坯体光滑而完整,不会有凹凸不平的现象发生。
如此做了两三件以后,陆子安把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