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三国(三十一)(4 / 10)
时,因为有了日期以及清晰的表格,对于问题的复查、抽查,追踪都有迹可循。
夏安然作为兖州主簿,本就是负责文书工作,他在得到大佬同意后,特地印了两种格式的表文。
概括一下,
一种是【我只是说一声,实际没啥事】,一种是【大佬,这个问题我解决不了,求指点】
前者多为表功绩,只要留下多多的空白让人填写就行,后者则全是需要零碎解决的问题,为此,夏安然的表格分了三列,一列是基础信息,二列是解决方法,三列便是事后的追查。
他还从图书馆抄书人员中挑选出了几个可靠读书人做了秘书官,负责将这些公文进行整理归纳。解决问题的登记留档,作为日后的参考,没有解决问题的再拿出来重新讨论。
这些被留档的文书,再后来被放到了一个专门的书柜,每一个被曹操任命的兖州、豫州官员,都必须看过这些书册,从中学习前辈们的经验,然后在通过专门的任职考试后才被下方地方。
根据后世史学家的统计,正因为有这个在后世看来可谓“从业资格考试”的制度,曹操治下的州郡地方官几乎可以说是全国最出色的,也因此,在升迁之路上,他们也比旁的州郡更加顺畅,一度到了后来,中央官员有五分之三均出自曹操治下。
也引来了后世对于曹操霸权的口诛笔伐。
对此,如果曹老板活到那时候大概也只会一摊手:呵呵,我手下的出人才,怪我咯?
兖州、豫州的大变样很快吸引了外来的人群定居,之前赶来的流民们也已经安定好,城内渐渐多了呜哇啼哭的婴孩,一切都生机勃勃。
既然兖豫二州的人口开始膨胀,自然有旁的州郡人口收缩了。
正是刘表,和袁术治下。
二人纠缠至今已经有近一年,此二人所在的州郡都是人口大城,就人口和土地而言,刘表略占优势。但是可能因为年纪大了,刘表失去了锐意进取之心。
显然,他更喜好以守代攻。
而袁术则非如此,他本就想拿下荆州这块肥沃的土地。如今称帝以后,更有肆无忌惮的趋势。对于他二人相斗,别的诸侯围观呐喊的有,事不关己的有,也有想劝和的。
但无论如何,这一场战火,烧了整整一年,直到,袁术因为素来奢侈的作风,硬生生的吃空了南阳,被更善于治理土地的刘表所败。袁术在亲卫的保护下向北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