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三国(三十七)(8 / 12)
具,这东西被曹操当人情削了,引来的后果就必须由手下的官员们去补。
夏安然受到的教育和经验告诉他,再亲密的朋友、亲戚,一定要明算账,不要占别人便宜,但是别人占你便宜时候也不要太过退让。
只有金钱上清清楚楚了,感情才能长长久久。
而且据他所知,孙策也好,周瑜也好,二人对于商业都属于没有概念的类型,所以不用说就知道,他们压根不会知道背后这些小九九……而且这两人性子也都通透,只要和他们说清楚了其中的好处,应该不会留下什么芥蒂。
唔,这个到时候也得问问文若,他比较擅长这个。
这个可以暂时先放一下,这两年兖州、豫州还会继续受干旱带来的影响,百姓们也会因为这一场灾更加看重口粮。短时间内不会有大问题,而且阶梯收税也需要经过试验和比对,没那么容易铺展开。
当务之急还是……学校的事。
哎,学校还是没人来应征啊,为啥呢?
明明校舍都建好了,那么多嗷嗷待哺的孩子们呢,怎么就没有老师愿意来呢?
可把夏安然给愁死了。
然后他很快就知道理由了。
等进了图书馆之后,他看到了曹操的招募广告。
曹操文采当然是好的,字字句句读起来都让人觉得教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这当然没有错,但是!但是他没写兖州校舍的教师待遇啊!!他只写了一句可以借书看!这怎么可以呢!
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是不同的,公立的学校中,财政支出大部分都是由政府拨款,学子只需要缴纳很少一部分的束修给学校,这一部分的资金基本也是用作购买笔墨纸砚和教学工具什么的,而教师的工资当然政府拨款发放。
但是私立的学校束修本身就是直接缴纳给老师的,这部分的金额就是老师的工资,理所当然的,德高望重的老师束修就会比别的乡村教师要高一些,当然老师本身也是以育人为目的,遇到条件不好的学生或是实在天资聪慧的都会减免一部分费用。
曹操以前念书时候当然是在私立的学舍,甚至有可能就是找的家教,他家完全不差钱,所以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部分的区别。
原谅夏安然这个现代来的比较俗,他觉得至今没有招到老师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没把条件贴出来啊。
哎哟喂,必须马上补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