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偏见(3 / 4)
一省情况不一样,就是一市与一市,一县与一县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根本不可能将全国的监管纳入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之下。
废物处理需要很多条件,最大的条件就是土地,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的各种条件的差异,导致废物处理的成本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基于经济原因,废物的转移会是处理成本高的地区向处理成本低的地区转移,产废单位和处置单位之间,中间天然会诞生中间商赚取差价。
因为按照现有的监管体系和预估的监管发展方向,废物交易并非是完全市场化的,这里面就不仅有监管责任的风险,还有权力寻租的风险,同时还涉及到地方保护主义和牺牲环境谋求经济利益的可能。
我个人觉得高教授不是悲观,她只是把可能的问题都摆了出来,并且这些问题都是在发达国家出现过的,说不上有惊天动地的独创见解,但是起码在收集、整理资料材料上是用了心,并且做了非常深入的思考我听得兴趣盎然。
倒是坐在我身边的王兴林看起来有点不以为意的表情,中途我听见他和他的秘书笑着说,“全国市场化或者全国严厉监管,我们还赚什么钱?”
我姐姐在一边也听得表情严肃,中途王兴林也和她说道,“要解决这些问题是不可能的,全部本地化解决根本不可能,我老婆的想法太理想化了,环保部又不是什么强势的部门,更不要说还是下面一个固废中心。”
是的,高教授认为在目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因为经济和环境产生的废物问题,最好的解决思路就是本市产生的废物能够在本市处理掉,退一步,本省的废物在本省解决掉,尽量不要大规模远距离地转移但是即便是我也知道这不可能,看看地图就知道,像是魔都、帝都、妖都这些地方,怎么有可能建造大型的焚化厂、危废处理生产线这些项目?经济发达地区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很宝贵的,经济不发达地区、丘陵地带、山区则有大量的土地可以用来掩埋废物和垃圾。
自然地,高教授描绘出来了在一个失衡的监管体系下,某些地方越是加强监管,对整体造成的环境危害就越是大的可能景象。
她的逻辑自洽,让在场听讲座的学生们都忧心忡忡,当然,在场的专业人士可能不以为然,所以在听众提问环节,都是一帮学生热血地想要寻求解决办法,专业人士都装聋作哑,至于高教授所提出来的许多发达国家的解决方案,在那些专业人士看来则被认为是不切合实际的,只能在理论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