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1 / 6)
,这种信念就会启动你的拖延反应。不过,只要你消灭掉这种对失败的看法,就可以帮自己甩开这种自我破坏的模式。
除了你要交税、你会死亡这两件事,生命当中确定无疑的事并不太多。失败或者落后于你所定义的成功标准,也是一件可以确定的事。它们总会不时地发生。真正让事情有所不同的,在于你如何对付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挫折和失败。
“不败哲学”可能就会奏效,它可能会帮你摆脱对新异、困难或复杂事情的恐惧和自我抑制。那些事情都是平常你会拖着不做的。不过在讲解“不败哲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些关于失败的观点。
·失败就像吹拂而过的一阵微风,它是再自然不过的一部分。它是生活和学习中的正常部分。你不会每次尝试都能成功。你可能要折腾上好几次才能通过司法考试;你很难拥有专业的大脚调查员那样的好运气;在经济衰退期里,你投资的股票也会遭受重创。
·有些失败会有代价。有些人希望可以终日喝得酩酊大醉,却不用担心身体健康,那纯粹是一相情愿;在商界,没有业绩,别人就会把你的工作抢走。
·大多数失败都是幻想出来的,比如,认为你如果没有在自己涉足的领域做到百分百完美,你就失败了,这种万众欢呼的期待,会给你带来很多人为制造的痛苦。又有谁是完美的呢?
·当你把失败的结果用于自我纠正时,失败可以成为一种启示。有时候,这种启示是痛苦的;有时候,失败的结果会把你带向新的洞察和发现。
“害怕失败”的陷阱,也有着不同的视角。非理性的完美主义视角,就像是透过水印棱镜窗来看风景。棱镜扭曲了你所体验到的一切,而水印则代表了你的固有观念:如果你的生活中充满成功,你就高贵;如果你失败了,你将一无是处。这种非黑即白的观点,就像一座光滑的斜坡一样,让你滑落到拖延之中。
那么你是否能够跳出这种“非成即败”的陷阱呢?害怕失败是一种幻想出来的陷阱,即把一切都与你这个人联系起来,而不是与你做的事情相联系。如果压根就不存在失败这回事,你就什么也不用担心了。幸运的是,你可以避免失败。好吧,至少在你的自我发展领域,你可以做到这一点。
把你的自我发展的努力看成一种实验,把你的计划看成假说。这样,你的看法就会有所不同。现在,你就像科学家一样操作着。你检验的只是你的计划,评判的只是实验的结果,而不是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