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部分(1 / 6)
快乐。我们这就出发吧!
第一部分 认知方法:磨亮自我觉察,改变拖延思维
第1章 透视拖延,为改变而觉察
拖延现象仿佛一团迷雾。这种多变而又复杂的过程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借口、症状、笑话和可怕的故事。它有时是偶发的,有时是持续不断的;它有时显而易见,有时又善于伪装。在本章中,你将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拖延现象,而且,你将学会根据所需的时间和资源来调整自己的期望值,采取矫正措施,对抗拖延行为。
保持警醒是认清拖延陷阱的第一步,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做出积极的改变,以克服拖延习惯。不过,普通语义学(一门研究词语准确用法的教育类学科)的奠基人阿尔弗莱德·柯日布斯基曾经说过:“地图并非真正的疆域,而是一种象征和指引。想了解真相就得去亲身体验。”那好,我们开始吧。
常见的拖延类型
拖延是对时效性活动所进行的不必要的推迟。这个定义适用于从回电话之类的小事到做商业计划之类的大事乃至戒烟等各种不同情形。
在你生活中那些相对不重要的方面,偶尔出现拖延,并不意味着世界末日。如果你平常每周去超市购物一次,只是某次推迟一天去,这种拖延是微不足道的。然而,如果你总是因为前一天所遗留下来的事情而压得喘不过气来,习惯性地拖延,那么即便你拖延的是不太重要的活动,也会给你带来挫败感。
不管你的拖延行为是阶段性的,还是旷日持久的,你都可以通过采取行动,终止拖延的习惯与行为模式来帮你突破以往给自己设置的局限。拖延行为本身的任何一方面,都可以转化成自己挣脱拖延的教材,因为只有你最清楚拖延是怎样让你变得缺乏自信和无能感的。拖延者与“时间管理”高手截然不同,“时间管理”高手崇尚巧妙工作、轻松工作并激励人们更加努力、成效更多。
拖延行为的起因多种多样,有些是社会性的,有些源于大脑的处事方式,有些由信念所导致,有些则是与气质或心境有关。某些形式的拖延也跟焦虑情绪有关,比如因为被评价和被判定而感觉不舒服。而拖延背后的动机,也存在个体差异。然而,正因为拖延情境的复杂多变以及拖延过程的一贯性,才使得拖延行为可以脱离具体条件成为可以专门研究的对象。相对于不同场合的,形式多样的且意想不到的拖延所耗费的精力和时间来说,改变恐慌反应的心理暗示用时更少更节省精力。我们先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