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1 / 6)
“那是为什么?”张静姝奇道。
“这是当时社会环境决定的。”韩宣道:“东汉时期从光武帝刘秀开始,仍依着前朝制度,政府选拔官员实行察举制。和科举制不同,这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自行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就是所谓的举孝廉,推举孝子廉吏出来当官。其实多半是孝,因为孝是没本钱买卖,而廉却和实际利益挂钩,所以大家孝多廉少。一开始倒也相安无事,哪知到了后来,棘手的问题却出现了,这个举孝廉是有名额限制的,随着时间推移,大家摸清了门路,孝子贤孙多如牛毛,政府哪有那么多位置给他们来做?于是乎竞争日趋激烈,渐渐就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
“哦?什么现象?”梁凯风听他侃侃而谈,不知不觉也被吸引。
“由于僧多粥少,竞争达到白热化,为了与众不同,大家不得不另辟蹊径,开始在孝的具体表现方式上做文章,搞得好像现在社会上那些行为艺术一样。比如说,孔子让人父母死后要守孝三年。这三年里不许穿华丽的衣服,不许吃肉,不能听音乐,连夫妻生活也不能有,活的好似僵尸一般。这本是很难做到事,孔子活着的时候都推行不下去,而这时候大家却都争着去做,生恐落人之后。可惜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那反过来物一多便贱,当大家全都去服三年之丧的时候,这三年之丧也就显不出什么稀奇了。于是有人加倍服六年之丧,有人幼年时老爹挂了,已经服了三年之丧,等长大成人想当官时,硬要再服第二次三年之丧。更有甚者索性一服二十年。跟服丧相连的,有人直接哭的眼睛出血,有人不但不吃肉,连饭也不吃,饿的骨瘦如柴。”
“这么邪乎么?”梁凯风笑着问。
“是挺邪乎,可假冒的也多。比如那个服了二十年之丧的人,他叫赵宣,按照礼法规定,服丧期间是不许和妻子同房的,可此人二十年间却接连生了五个孩子。”
张静姝不信,笑道:“胡扯,我看都是你瞎编的,史书上还能有这样的事?”
“千真万确,书上说这人守孝三年之后,觉得还不过瘾,干脆就住在墓道里不出来,一住就是二十年。我看到这里就想啊,这墓道里黑了咕咚的,又阴有潮,他和他老婆就这样环境下造人?那得是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此人生在古代真是可惜了,他要是生在现代,那绝对是爱情动作片的好苗子,你们说呢?哈哈。。。。。哈哈。。。。”
韩宣忍不住大笑起来,张静姝脸一红,也扑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