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中兴(10 / 18)
疑是永历朝廷的最大利好,曾经作恶多端的李成栋也算是立了一次大功。
李成栋被永历朝廷封为广昌侯,不久又封惠国公,但还没有来得及庆祝,他发现有点不对劲:怎么陈邦傅也因“护驾有功”封了庆国公?——老子都反水了,他护哪门子的驾?
让李成栋感到更加凌乱的事情还在后面,马吉翔向李成栋索要广东官员封赏的名单,结果朱由榔一字不改,照单办理。——与其说是“皇恩浩荡”,倒不如说是对马吉翔言听计从!
陈邦傅搭“顺风车”,马吉翔锋芒毕露,让李成栋感到无比寒心,他得出一个结论:“我弃老母、幼子为此举,惟望中兴有成,庶不虚负,今见权奸如此,宁有济哉!”
能被初来乍到的李成栋一眼看穿,永历政权的透明化、公开化建设确实相当到位!
尽管对无可救药的永历朝廷有些灰心丧气,但开弓没有回头箭,李成栋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广东“易帜”,给江西的金声桓减轻了很大的压力,但南昌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六月初三,王得仁率部出城迎敌,遭清军击溃。七月初十,清军包围南昌,开始以挖沟的方式断绝南昌与外界的联系。金声桓、王得仁屡次出城作战,虽有一些战果,但终究没能改变清军围困南昌的既定计划。
金声桓的日子不好过,此时的李成栋也很头疼,他同样面临着“向何处去”的多重选择。
留在广东保护朝廷?——永历朝廷水太深、人太黑,李成栋已经失去兴趣了。
去湖南?——“三王”军队虽然撤了,但跟何腾蛟扯不清楚。
去福建?——那里就是一团浆糊,更扯不清楚。
唯一的选择——北上江西!
实事求是地说,李成栋的战略选择是正确的,但不完全正确。从南方的形势来看,李成栋北上江西也是没办法的办法。
战略成败的关键在于:他去江西干什么?
这还用问?当然是支援金声桓!——其实未必!
李成栋率部于八月出发,进抵广东、江西边境的南雄府,接着就做了一件事:招降清军赣州守将。
说到这里,我们会发现李成栋率军进入江西,一点也不像是去支援金声桓。此时的金声桓、王得仁正在南昌苦熬,能熬多久很难说。如果李成栋真想支援,必然会绕开赣州,直抵南昌,跟清军抢时间,哪里还有闲工夫坐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