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合流(13 / 18)
布防空虚,率水师北上直入长江,“捣其心腹”。
提方案容易,谁来实施?
张名振认为,以“浙系”水师的实力,干这一票没问题!
“浙系”经舟山惨败,一路南下有不少对前途失去信心的人离开,到了厦门又被郑成功搅和一阵,但主力部队损失不大,精华尚存。
张名振需要的,不过是郑成功借些战船,给些粮食,补充些弹药,仅此而已。郑成功兵败漳州,正愁找不到机会报仇。张名振的动议,郑成功认为比较靠谱,欣然应允,给予鼎力支持。
永历七年(1653年)八月,张名振、张煌言率战船五百余艘、兵士近万人从厦门出发,前往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崇明岛。清军在崇明的守军还是比较强悍的,考虑到“浙系”陆战能力有限,张名振对崇明采取“围而不打”的策略,将部队分散到崇明附近的沙洲“筑圩耕种”,发展农业生产,为下一步沿长江进军建立一个比较稳固的前沿基地。
张名振北上长江口,无意中与一个更加具有诱惑力的宏伟计划不谋而合。
这个宏伟计划的最初动议者,便是前明旧臣、弘光元老、东林党巨头钱谦益。怎么可能?弘光朝廷覆灭后,钱谦益不是投降清军了吗?——谁说投降之后不能反水?人家老钱是在“曲线救国”!
投降之后,钱谦益一度入狱,夫人柳如是(曾经跟“愤青”陈子龙交好的秦淮名妓)四处奔走,才将他捞了出来。从隆武到永历初期,钱谦益对南明抗清的形势并不看好,认为乌烟瘴气的小朝廷根本没什么指望。
“战神”李定国“三战三捷”,让钱谦益等前明旧臣看到了“复国”的曙光。当时,江南有不少人想跟李定国联络,钱谦益也不例外。不过,一般人联络是为了“投靠”,钱谦益却是为了一个相当宏伟的计划——抗清武装大“合流”!
随着清军在福建、湖南、两广等战场陷入僵持,钱谦益认为,集结所有力量,形成抗清大“合流”的时候到了!
问题在于,南明的抗清势力派系众多,大大小小有好几个:
——西南有“大西系”,前身是大西军,名义上尊奉永历朝廷,事实上是孙可望说了算。其中,“战神”李定国还被逼得单干,在两广开辟新战场。这股力量战斗力惊人,可与清军一决雌雄。
——川东鄂西地区有“大顺系”,号称“夔东十三家”,成分复杂,以大顺军残部和前“摇黄军”残部为主,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