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新坦克(5 / 8)
列机枪,炮塔及车体正面装甲为50mm,侧身及后部为20mm。
(英国的马克1型28吨重,德国的av7也有30吨,所以一战时造出30吨重的坦克不算什么)
在接受了中国工程师们的理念后,德国工程师们也设计出了几个型号的坦克。在历史上受到条约的限制,德国人只能偷偷摸摸的搞坦克研究,可是在中国却能大张旗鼓的搞,所以像二号、三号和四号这样的坦克,研制出来的时间要比历史上早了很多,在性能上和15式还有16式坦克也相差不多。
只不过就在德国人设计出像二号、三号和四号这样的坦克时,在中国15式和16式的改进型都已经服役了…
之所以说是改进型而不是新型号,是因为这两型坦克改进的地方并不多。
在研究15式和16式的时候,由于技术的限制。所以当时的工程师们只能采用20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国内在发动机的技术上也进步了许多,尤其是在柴油发动机上,当时最新式的柴油发动机甚至已经达到了500马力…
中国不像德国。在占领了高加索、伊拉克等产油区后,在石油等资源方面并不缺乏,至于稀有金属什么的。在国内谈不上遍地都是,但其实也差不多了太多。
再加上新研制的柴油发动机无论是在功率,还是在其他各方面都要优于汽油机,当时的国社政府也没有财政上的压力,所以今后所有坦克全部换装柴油机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而在换装了新的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后,原有的15式和16式坦克在性能上也得到了一个很大的飞跃。
像是原来的15式坦克公路速度只有9-15公里/小时。越野更是只有4-8公里/小时,在换装了新发动机后,这种速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至于原本只有50mm厚的车体和炮塔正面装甲,更是换成了100mm厚…
由于最初设计的时候,15式和16式都是参照后世成熟车体设计的,仅仅只是因为发动机技术而使性能受到限制,所以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工程师们主要是在这两型坦克上进行改进。
所以在t-34还没有面世前,【15改型坦克】已经达到并超越t-34的程度了——虽然这个时间线仅仅只提前了几年,不过这也算是少走弯路的好处吧。
在战争爆发前,由于当时两国关系还算密切,所以德国国防军和中国国防军也曾经做过几次军事演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