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应龙喷气式战斗机及双引工程(5 / 8)
所以在经济大萧条后趁着上述那些国家都惨遭重创的机会,国社政府从美国和欧洲国家引入了大批人才——德国除外,因为当时德国的人才已经被引入的差不多了。所以在经济大萧条后,就算引入了一些也是相当的有限。
当时国社政府从西方国家当中引入了差不多几十万的高技术人才,也正是这些人才使得中国在40年代前,真正的超越了全面的超越了所有的国家。
当然等到经济大萧条的后遗症消退了一些后,就像德国人一样,这几十万人中也有差不多一半的人返回了各自的国家。不过依然有一半的人留在了中国,并且在国社政府的资助下继续进行着他们的研究。
只不过这些人里,究竟有多少是其他国家的间谍那就是不得而知的事情了。
好在中国当时主要是基础上面逊于其他国家,在其他方面,由于严光的原因反而像个偏科生一样优于欧美列强,再加上有着军防局的存在,因此到不需要特别担心技术泄漏…
不管怎么说,最终在30年代中期,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总算是诞生了。而到30年代末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是试飞成功并且很轻松的就越了当年由活塞式飞机创下的最高时速记录…
不过…
咳…
由于当时生产的喷气式验证飞机是和he-178,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架喷气式一样的单发喷气式飞机,因此在创下了最高的时记录后,只是试飞了几次就摔了…
咳,反正航空史基本上就是一部坠机史,摔几次死几个飞行员到没什么,关键是要找出坠机的原因让飞行员死的安心一些…
再加上当时国防军的将领都见识过了验证机那超越活塞式飞机的惊人速度,因此虽然验证机只试飞了几次就摔了,但是国防军依然对喷气式飞机的项目提供了相当大的支持。
因此很快的,第二架、第三架、第四架和第五架验证机诞生了。
暂且不提这些验证机的下场如何,在见识过第一架验证机的下场后,国防空军和项目的主导者很快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现阶段的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还不是很可靠,所以如果不想谋杀飞行员的话,最好弄些保险措施。
比如说将单发改成双发,这样一来就算有一个发动机坏掉了,另外一个也能继续工作,最终将飞行员平安的带回地面。
于是在验证机不断试飞,不断坠毁的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