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菲律宾海战(2 / 9)
当然,日本那边也是如此。
虽然日本已经较早的开始建造云龙级航母,但是航母毕竟不是随便就能变出来的,因此哪怕是保守估计,最早的几艘云龙级航母也要等到43年才能出现…
而且不知道为什么,陈绍宽突然想起了当年流传于德国的‘刀刺在背传说’,虽然那个刀刺在背和现在的这个完全不一样,但联合舰队的存在对陈绍宽来说,就像是一把抵在后背的刀子,谁也不清楚他什么时候会刺下来…
所谓的刀刺在背,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流传的传言,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由于德国战败,不少德国民族主义者怀恨在心,就用这个传说谴责外国人与非民族主义者出卖德国。
大多数德国人曾支持或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或因此而受害,在德国或较中立的角度来说,一般认为俄罗斯借助巴尔干问题扩张。很多德国人都视战争为对抗“东方侵略者”的永久抗争,考虑泛斯拉夫主义与俄国之扩张之余,法国因普法战争之败而生的复仇主义也是开战的重要理由之一。对于德国人而言,英国也同样是机会主义者,由于德国的崛起破坏了英国在贸易上的垄断,故此英国也被视为企图借助支持比利时的中立(德军的施里芬计划),肢解德意志帝国的势力。
战争的开始,在最初的确消除了德国社会的分化,天主教徒、犹太人、信义宗教徒、社会主义者、右翼势力与自由主义分子都因战争而团结。不过,随着战争的变化,原本的分化再度出现,天主教徒、社民党人与犹太人对战争之热情减退,令其对国家的忠诚受到质疑,借助战争发财的人士与参加罢工的工人也遭到批评,弗里德里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就因为替交战双方提供军备,而遭到别人的谴责。个人利益往往被其他行业牵引着,德国政府设立最高价格管制以干预经济,而商人则以转移生产目标作回应,造成物资短缺。以上情况令社会紧张,经济秩序受到破坏。在1917年,单单在德国就有五百次罢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918年11月11日,世界大战终于结束,而鲁登道夫的预言就几乎马上实现。虽然战争完结了,但英国继续封锁欧陆长达一年,令德国物资短缺,民不聊生。魏玛共和国政府签署的凡尔赛条约,被认为是极度苛刻,完全不是德国人民在最初所期待的。
然而,凡尔赛条约出乎德国人意料之外:德国必须割让约一成的领土、让莱茵兰非军事化、让法国占领萨尔区和付出大量赔款(分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