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菲律宾海战(3 / 9)
十年还债,直到1988年)。对于他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战争罪责条约:德国必须承认对发动战争的全部责任。
德国投降后,盟军从没有占领德国领土,而当时西线的德军仍在法国北部。而且,当时列宁与德军议和,在3月俄罗斯签订了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夺得大量俄国在东欧之领土与赔款。这代表德国打败了俄罗斯,也表示当时德国仍有胜利之机。于是很多德国人都深信德军所向披靡,根本没可能会战败。换句话说,只要政府代表没有“卖国求荣”,而国家又没有因革命而崩溃,德军一定会取胜。对一些德国人而言,即使必须求和,他们也相信盟军会根据十四点和平原则宽待德国。
也因此条约被德国人视为奇耻大辱。
于是,德国的保守派民族主义者与前军事领导人就借此诿过于人。最著名的代罪羔羊就是威玛共和国的领导层、社会主义者、共产主义者以及“国际犹太人”,亦即被认为“为富不仁”的犹太人。以上人士统统被称为“十一月罪犯”,被指为出卖民族的罪人,包括批评德国民族主义、煽动叛乱、煽动军事工业之罢工与牟取暴利。最重要的是,“十一月罪犯”被指叛国与所谓民族大义相违背。
无论如何,刀刺在背传说在战后广泛流传,后来并令极具种族主义色彩的纳粹党能借之获得公众的支持。1919年,德国革命仍然持续。锤子镰刀党人成立了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最后被右派的自由军团镇压并推翻。由于此苏维埃的领导成员大多是犹太人,故此反犹太主义者在进行宣传时,便为犹太人扣上“卖国的锤子镰刀党人”的帽子。
对陈绍宽而言,联合舰队就是他的心腹大患…
和陈绍宽的担心不同,李世憬只是关注着发生在海岸上的战斗。
对李世憬来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因此日本联合舰队的威胁完全不是他需要考虑的,他所需要考虑的仅仅只是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抢下日军的滩头阵地。
这次为了抢下菲律宾,国社政府可是整整出动了三十万兵力。
对于一座像菲律宾这样的岛国来说三十万的兵力已经是相当庞大了。
另一方面,日军驻守在菲律宾的兵力也只有三十多万而已,而众所周知的是,在一比一的情况下国防军是明显要强于日军的,当然素质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装备。
和寒酸的日本陆军相比,国防陆军的装备只能用奢侈来形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