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0 部分(7 / 7)
然就不算罪行了。
这时关外的将吏士民不断到总督孙承宗的衙门去号哭,
为袁崇焕呼冤,愿以身代。孙承宗深信袁崇焕是无罪的,极
力安抚祖大寿,劝他立功,同时上书崇祯,盼望以祖大寿之
功来赎袁崇焕之“过”。崇祯不予理睬。
有一个没有任何功名职位的布衣程本直,在这时候显示
了罕有的侠义精神。这样的事,纵然在轻生重义的战国时代,
也足以轰传天下。
程本直与袁崇焕素无渊源,曾三次求见都见不着,到后
来终于见到了,他对袁钦佩已极,便投在袁部下办事,拜袁
为老师。袁被捕后,程本直上书皇帝,列举种种事实,为袁
崇焕辩白,请求释放,让他带兵卫国。这道白冤疏写得怨气
③
冲天,最后申请为袁崇焕而死。崇祯大怒,将他下狱,后来
终于将他杀了,完成他的志愿。
大学士韩爌是袁崇焕考中进士的主考官,是袁名义上的
老师,因此而被迫辞职。御史罗万爵申辩袁崇焕并非叛逆,因
而削职下狱。御史毛羽健曾和袁崇焕详细讨论过五年平辽的
可能性,因此而罢官充军。
当时朝臣之中,大约七成同情袁崇焕,其余三成则附和
皇帝的意思,其中主张杀袁崇焕最力的是首辅温体仁和兵部
尚书梁廷栋。
温体仁是浙江乌程(吴兴)人,在《明史》中列于《奸
臣传》。他和毛文龙是大同乡,一心要为毛报仇。梁廷栋和袁
崇焕是同年,同是万历四十七年的进士,又曾在辽东共事。当
时袁崇焕是他上司,得罪过他。他心中记恨,既想报仇,又
要讨好皇帝。
崇祯身边掌权的太监,大都在北京城郊有庄园店铺私产,
清兵攻到,焚烧劫掠,众太监损失很大,大家都说袁崇焕引
敌兵进来。毛文龙在皮岛当东江镇总兵之时,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