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61(3 / 5)
。
那几年,别说是三公累得病倒,就是翰林院里的老学究们也病了不少。为什么,都是被皇帝给气的。你说各朝代的有名的贤德之君如何君臣相得的他不爱听,他喜欢听亡国之君怎么亡国的,弄得学士们回了翰林院后把藏书阁的收藏的各朝亡国之君的起居注都给翻了出来;你说民生,他就问你晋国开国时鸡蛋几文钱一个,大楚开国是几文一个,打仗是肉价如何,败仗时肉价又是多少,一群文绉绉的官员们就得顶着大太阳的去午门菜市场问肉价,鸡蛋价,顺便一只鸡一把素菜的价格也给问了个遍,回来汗流浃背,问出来的价格还各自不同,有高有底,细想之下才知道他们这群朝廷官员居然被一群卖菜的平头百姓给宰了。嗯,对的,你问价问多了,菜市场那么大,一路问过来别人还以为你是同行竞争呢,不开口买东西别人是不会告诉你实价了,都虚高!当然,你要买东西,那更加虚高了,不宰你宰谁呢?至于让自家下人去买菜,呵呵,你给一两银子,给你买回来一斤猪肉算是不错了,有的就买回来半斤鸡蛋,余下的银子去了哪里,鬼知道呢!
所以,那几年,翰林院里几乎是日日哀号,个个病重过。久而久之,机灵的都病了,真正的书呆子就被传到了宫里。皇帝问一件事,知道的当下就回答,不知道的,要等他回去翻过书后才能回答。还美其名曰‘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世上所有问题书中都会有回答。
按照小吴子的说法,那四年不单是西蒙与大楚之间的战争,还有翰林院与皇上之间的暗斗。
魏溪对这些一无所知,不过:“皇上不是已经有侍诏了吗?我去抢了人家的饭碗,到时候被人嫉恨怎么办?再说了,一个宫女去做侍诏,不用半日,御史们就会参得我八辈子抬不起头来。”
秦衍之垂头丧气的道:“我那侍诏除了照本宣科的写一点诏书外,半句话都不肯说,跟锯嘴葫芦似的。”
魏溪引着他回朝安殿,一路上笑个不停:“他那是明哲保身。”
秦衍之还是不高兴:“可是朕有个事儿想要询问下他的意见,他就跟墙头草似的,不是附和三公,就是附和朕,再不济就保持中庸,逼着他想个点子,砍了他脑袋都得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
不像魏溪,总在无形之中教导他自己去摸索答案。哪怕两个人都不懂,也会一起去寻找答案,帮他完善所有的答案。故而,越想他就越发觉得侍诏的职位非常适合魏溪。
人与人是很怕比较的,秦衍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