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9 部分(6 / 6)
,搞点纵向研究行不行啊?”
“行,行,怎么都行。”
“要不是知道你古文好我也不叫你啦,沈老师说她特喜欢你。”采文满口是蜜。
“您千万别夸我,再夸我不敢进门了。”
当下进会议室找了座儿,不巧就看见坐在另一排的季篁,手里拿着个笔记本,看着窗外,若有所思。
还真来着了,彩虹心里想,禁不住面红心跳。
会上的论文都很枯燥。有很多是讲诗歌,有不少又是考据。有的题目大得没谱,什么“东南地区诗歌风气之演变”之类,彩虹听得差点打起了呵欠。她以为杨采文的论文会有些意思,哪知也是东扯西拉,powerpoint上搞一大堆图片,看得人眼花缭乱,大有临时凑数之嫌。果不其然,刚一读完就被一位姓孙的学长攻击了:“杨老师,我想指出这篇论文在引据中的两个错误,都发生在书名上:《五杂俎》的俎是人且俎,不是组织的组;还有,是《庚巳编》,不是《庚己编》。”
——这就是传说中的硬伤,研究人员最不应当犯的错误。
杨采文的脸沉了沉,有点紧张。不过在这种时候,再怎么紧张也得站稳立场:“我核对过引证,的确无误。孙老师这么说有什么根据吗?”
“这是古代文学常识。杨老师若是不信,可以查《辞源》。”
嘿嘿,彩虹心里讲,孙老兄你有话慢慢说,批评可以,不要带侮辱性字眼嘛。
见杨采文面有难色,那人更是纠住不放:“就算杨老师没查过《辞源》,没检查书名,也该知道《酉阳杂俎》的俎是怎么写的。”
杨采文沮丧地咬了咬嘴唇。
彩虹举手:“我能替杨老师补充一下吗?”
“当然可以。”
彩虹道:“《辞源》不可以全信,上面有不少错误。”
“你是说,” 孙学长冷笑,“我们不能相信权威字典?”
“绞丝旁的‘组’也是有可能的。组是丝带的意思,可以有各种颜色,所以古时‘华美’亦称‘组美’。《五杂组》可以解释为五种颜色的丝带,也未常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