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廷试(8 / 9)
课农桑、普及教育、教化百姓、提高科技、加强百官美德培育……一系列的政策,本就存在的,他再抒发自己的见解加以美化,总之既能让人觉得他在夸赞当下,又能感受到诚意,读到他的独家建议,为君一片赤诚。
至于海禁,对他来说,根本问题不是海禁,不在是否开海禁,而在于国策,基本国策。
用当下的话就是法度,法。
祖宗成法可不可变?
他的答案当然是可以变,而且必须要变,自然也不会说得那么生硬,而是要委婉而且美化着说,先把祖宗一顿美化颂扬他们的伟大和功勋,亿兆子民能够安居乐业都因为祖宗基业,江山社稷。
但是没有一样法度是可以永恒不变而适应万世的。
何谓祖宗之法?
林重阳决定和他们玩文字游戏,不要把眼光一味地拘泥于祖宗具体定下的一些律法,什么永不加赋、不开海禁、不与蒙古互市……这些具体的法令并非祖宗之法,而是祖宗根据当时当下的大环境、敌情,订立的一些最合适的策略,随着时过境迁,环境变化,这些策略就会被新的更适合的取代。
这些新的更适合的策略就不是祖宗之法?就是对祖宗之法的背叛?
差矣。
祖宗之法,其核心便是为了江山稳固、海晏河清,大明盛世。
只要能够创造大明盛世,便是祖宗之法,是最高祖宗之法、大明之法,任何法度都要在此基础之上。
凡是符合能缔造大明盛世的法度,就是祖宗之法,是大明之法,万世之法。
合适,则境内推行,不合适,则迅速修改,而非一味借口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而逃避责任、躲懒!
只要是为了弘扬圣明之君的伟大、为了缔造强盛大明的未来,为了使得百姓安居海晏河清,万法可行,此为根本之法,有此法可以,则政令出于根本,君上、百官、百姓之理想无不一致,自然也不会再互相掣肘。
主君为国之首,百姓为国之根,百官为国之柱。
臣民忠君护国,君上爱护臣民,臣为君之臂,管理万民,又为民之口,上达天听,齐心协力,为大明中华,方可有大明盛世,泱泱中华。
适时地画大饼。
在此法之上,可开海禁,可禁海,开通商,可禁商……全凭百姓臣民之意愿,朝廷之发展,君父之慧眼。
朝廷是一个大家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