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谁人评说 (2)(14 / 23)
松的教育制度下,是不是也使得出现彩凤这般混吃等死的米虫的几率大大增加。
……
一路无事,到了华沙后波兰商人下车,不久就有人补了软卧票来了叶昭所在包厢,是一名中国外交官员,帝国常驻国联代表团财务审核组副组长,负责国联行政和预算委员会、方案和协调委员会的会议活动及缴纳国联摊款。
按道理说,这位曲姓外交官自然属于高级外交行政人员,手里签的字涉及国联经费可能会数以亿计,但现今从华沙卸任回国,却是孤零零一个人来坐火车,甚至软卧票还要他私人稍稍掏腰包贴补一下,比之患病的国联维和人员待遇还颇为不如。
不过帝国公务人员属于高薪范畴,按照帝国法律规定,公务员平均工资比之私企平均工资可高出20%,在公务员内部,工资则分为20等170级,刚刚进入公务员序列的雇员按照学历划定工资级别,以后晋升工资级别最常见的就是工龄晋升,如9等以下,每月晋升一级,10等以上,每两月晋升一级,此外工资晋升也有专门的审核机构考评听证,这种审核机构通常是临时聘请民间人士组成,对该地区(部门)公务人员进行考评听证后便即解散。
至于5等以上的高级公务员,工资另行规划,其与普通公务员是两个概念,普通公务员虽然同样可以被解雇,但同选举产生的总理及其任命的内阁部长等等高级公务员不同,很多普通公务员都可以兢兢业业的干一辈子。
虽然帝国公务员比欧美公务员收入更高,但在帝国内却绝不是以往人人羡慕的美差,古老帝国的官本位制,早已经在帝国一次次的政治架构革新中被彻底动摇。
实际上帝国公务员并不是特指官员亦或政府行政人员,如城市清洁工,同样属于被政府雇佣的职工,同样属于公务员范畴,行政官员和卫生部门雇佣的清洁工在帝国法律中属于同样的群体,执行同样的工资标准,当然,因为学历等等关系,通常意义上,同工龄下,肯定是行政部门雇员工资更高一些。
曲姓外交官今年四十多岁,与岗村英夫闲聊时说起自己一直在外交系统工作,通常来说,以他的年纪,又一直在公务系统,加之外交系统有额外补助,他的月薪应该在800元左右。
帝国在建国后,曾经在初期借助经济大发展大印钞票对银两和物价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贬值,使得同等银子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稍强于英国,而不是以前远远领先英国之势,如此既使得中国商品在出口时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