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一杆问乾坤(4 / 7)
大约和孔夫子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仿佛。言语道断,所以老子说“多言数穷,不若守于中”,这即是老子的语默之道,语言的乏力不能演道之万一,所以不能于语言中得到‘道’之奥义,故此需要后学自己去体味去参悟,拳法中之义理也同样需要如此。
形意拳是枪化的雏形,从外形到内涵,无不体现着枪法的印痕,鹰捉是形意拳的代表性动作,鹰捉的经典之处在于——它就是一个完整的扎枪动作:由熊出洞起式,右脚上步同时右手扎出,接上势左脚上步左手前推下按,同时右手回捋。形意拳练习鹰捉时必须扎大枪,在扎枪中体会身法和劲力,所有身法的纵横钻翻、手法的螺旋拧裹都需要在枪法中体味求证。其中,十大真形是形意拳的主要组成部分,十形分别是摹仿龙、虎、熊、鹰、鸡、蛇、猴、马、鹞、燕等十种动物,练习的是十种动物的灵性和本能。然而在练习十形的时候仍然不能脱离枪劲,可以用枪扎十形,即是十大真形枪,要把枪劲贯串于每一形之中,使枪拳一如。当练拳出不了劲的时候,八卦形意门的师傅往往就要求去‘扎枪’来体认,在形意拳界还有句拳谚说“会拳不会枪,只会一半”,可见形意拳对大枪术的重视。
董兆丰提醒虎丘,练拳化枪的人都是些功力大的没边儿之辈,功力大的靠拳法耍不开,只有玩大杆子才够劲儿。玩的时候喜欢挑重物,分成撅挑和耍挑,撅挑是短的,一下就走,专门对付重物,挑的越沉功力越大。耍挑是用大杆子挑起某个恒定重量,然后抖耍大杆子,玩的时间越久越了得。前者练的是爆发力,后者练的是持久力。根据张永宝的描述看,王一山的大杆子已然出神入化,绝不可因其年迈而小觑。
李虎丘自知前次损耗过巨,要想踏足圆满境界,两年内都不能再用心之神道。而在不能用心之神道的情况下,自己绝不是王一山这根大杆子的对手。今日登门依足了江湖规矩,下拜帖挑战。之前做足了功夫,知道显门中人习武者并不多,且多以养性炼体的功夫居多,真正登堂入室的就这位王老先生一位。把他打趴下,显门便败了,就得依照江湖规矩交出崔若愚来。否则李虎丘便有理由大开杀戒。现在王一山已准备就绪,贼王要让谁与之一战呢?
当然是尚楠!
李虎丘把身子一让,气魄雄浑,给人以苍茫难测之感的小楠哥雄赳赳走到王一山面前。
“王老师您好,在下尚楠想来领教一下您手上的大杆子。”
王一山微微一怔,注意到尚楠是赤手空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