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3 / 4)
蛰伏。如果心里不痛快就可找他聊聊,他随时欢迎。
我后来确实有过怀疑,找过他几次。每次都不及我开口,宋大人就给我看一些‘老实人’‘大善人’忽然杀人的案卷,都是刑部正在处置的案子。又劝慰我要隐忍,因知我有侠义之心,更鼓励我要秉承此念,慢慢来,还告诉我‘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让我耐心寻找证据。”
史判官阐述完这些之后,再告知包拯等人,他之所以会决定作伪证诬陷包拯,是因为宋庭空在庞太师死后,曾跟他感慨过。包拯在外名声如何好,在皇帝跟前又如何受宠信,大家都夸他秉公正直。这名声维持的越久,就越加难破了。而且都过去四年了,很可能包拯就是吃了教训,谨慎为官,不再冲动亲自动手了。
“那天宋大人唉声叹气一番之后,我只觉得不公,心底有一股打抱不平之气直往上蹿。后来宋大人又说柳侍郎等人参包大人的事,说包大人只要熬过这一关,会更受皇帝器重,今后平步青云,保不齐庞太师的位置,将来就给他坐。我一听这将来还会有第二个庞太师,岂能容忍。”史判官继续道,“我正琢磨用什么法子,就听宋大人问我,可确定包大人不知庞太师的无辜。我瞬间就来了主意,就有了后来自作主张之举。那天去的时候,才发现柳侍郎还请了晏大人来。”
“苏越蓉是男子的事很奇怪,我听说之后,觉得这其中可能还有什么阴谋,因自己无法判定,就利用自查开封府奸细机会,悄悄地在马棚给宋大人的贴身侍卫传递消息。宋大人曾交代过我,如果有事,可以直接找他的随从,个个都很牢靠。”史判官交了最后一个底。
待史判官签字画押,被待下去之后。在场的几位都忍不住唏嘘,转而不往感慨赵寒烟料事如神,这宋庭空对史判官果然是暗示加引导。真论起罪来,他是真的一点都不用担嘴,完全可以用“我以为史判官所言为真,包拯真杀人犯法”借口来抵挡。
“听起来这宋庭空还真有点像了,不过他办事这么谨慎,你们想拿证据抓他,太难了。”
去而复返的八贤王推开了三思堂的窗户,在众人惊讶目光中,手拿一道圣旨,表示自己是奉了奉命回来‘监察’。也正因为有这道圣旨,门前看守的那些开封府衙差,都得乖乖的遵旨,不敢通报,由着八贤王听了半天的墙根。
庞太师刚因八贤王推窗拿一下收了点惊,遂口气不善道:“八王爷真客气,进屋坐着监察就是,开封府又不差您一把椅子一杯茶。”
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