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三国(四十八)(2 / 13)
也能够很简单的看到与替换。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样作业的话,农人灌水的工程就太大了。
在没有想出别的方法前,最好是两个方法同时使用。
现在他实验的就是一节竹筒能够满足多大范围内植物对水的需求。
但是其实在他面前有一个难题,就是农民是否会愿意花费一定的费用在田野里搭建这样的设施呢?
曹操本人租借给难民的田地、以及一些所有权归给曹营的土地,可以由他们进行架设。
但是民众的私有田说到底愿不愿意用,以及愿不愿意出钱来购买材料,并且消耗人力去搭建这样的一个乍一眼看过去不知道是否有用的灌溉设施……
在夏安然看来这都是未知的。
在后世的人看来,有一个困扰着大家的问题就是:明明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农耕文明,为什么如今的现代农业会落后其他的国家那么多呢?
其实根本原因非常的简单,因为中国人太多了。
劳动力过于廉价导致没有必要发展农耕科技。
中国国土广袤,但是总体的可耕种面积占全国比例并不多,再摊到人均上,数量就非常的有限。
道理十分简单,当你一家人用体力就能搞定的事情,你会去花费气力去购买或是改装机械吗?不会,只有土地积累到一定程度,或者人口大量减少之后,发现以现有的劳动力无法负担之后,人们才会将目光转向工具。
就像如今昌邑,曹营制作出的犁供给人用的销售量,要远远高于畜用的。
也就是说在很多的昌邑人看来,与其去买一头牛,再买一个犁,让牛绑着犁去耕地,还不如直接让人绑着犁来。
如此买牛的钱就能省下来,至于人犁地是不是很累……嘿呀,比原来可不是轻松多了吗,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知足要知足。
……所以勤劳勇敢又容易知足的中华民族,在勤劳这一点上,真的是抹杀掉了很多创造力呢,毕竟发明新生物体最根本的动力,就是懒惰啊。
比起需要更高代价才能够得到的工具,许多农人觉得能用自己的劳动力来解决的,自然不需要去购买新的工具。
这就是人口众多、以及人口密度过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更为便捷、但是成本更高的现代机械去为他们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